《诗经·郑风·缁衣》:高薪养廉的源头

2021-12-21  本文已影响0人  花石冈

《诗经·郑风·缁衣》:高薪养廉的源头

缁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缁衣之好兮,敝予又改造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缁衣之蓆兮,敝予又改作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这首《诗经·郑风·缁衣》,绝对是中国历史上“高薪养廉”状态描述的发端。

这首诗中出现了两个人,一个是“予”,毫无争议的译作“我”,另一个是“子”,相对于“予”,只能看作是“我”所敬重的贤人君子。《诗经·郑风·缁衣》中的“我”是怎样“高薪养廉”的?

一、无条件供给得体的“工装”

“缁衣之宜兮”“缁衣之好兮”“缁衣之蓆兮”表明“我”为贤人君子提供了得体的缁衣。“宜”是合身、得体;“好”美好,恰到好处;“蓆”是宽大、舒适。“宜”体现的是一种体贴入微,“好”体现的是着眼美好,不计其余,“蓆”则体现了在物质条件紧缺的两千多年前,对资源稀缺的忽略。这一切,只为“得一人之心”而已。

更为关键的,无条件供给的得体的“工装”不是一次性的,而是随时随地、无时无刻地关注这种“宜”“好”“蓆”。“敝予又改为兮”——什么时候破旧了,“我”再为你改做一身。当然,这其间也包括不合身了,不得体了,穿着不舒服等等情形。

一两件得体的“工装”能达到“高薪养廉”的效果吗?

我们得回过头去和《诗经·邶风·北门》做个对比。这里置办的是得体的“工装”,而且是体贴入微的。《诗经·邶风·北门》中写“政事一埤益我”,表明主人公不可谓不重要,然而却是“终窭且贫,莫知我艰”的。两厢一对比,哪里会有明珠投暗的道理?

二、频繁享受“皇家餐厅”的美食

除了吃穿不愁外,为了“高薪养廉”,“我”还要经常性的“还予授子之粲兮”。

这就要说到两千多年前的饮食习惯了。那个时候,物质条件决定了即便是皇亲国戚,也没有资格享受满汉全席。《礼记》中规定,肉是非祭不食的,除非你是七十岁以上的老者。否则,要想吃肉,只能等到祭祀完成后,祭祀时的用肉,是要见者有份的。

孔子当年生了个儿子,恰逢鲁候赐给他一条鱼,激动的小老头儿将自己的儿子取名为孔鲤,字伯鱼。后来,他不想见阳货,阳货给他送了条祭祀用过的冷猪肉,老人家便不得不回拜自己不想见的人。由此可见,“还予授子之粲兮”哪里是“我”赐给你一碗干饭那么简单?一则一碗干饭也拿不出手;二则,“授子之粲”的背后是彼此频繁的礼尚往来。今天,巴菲特的一餐同饭权是要卖到几十万美金的。不管赐给的是什么样的饭,这个“还予授子之粲兮”,再不济也能抵得上今天巴菲特的一餐同饭权。更关键的是,“我”不是一餐了事,而是多次“还予授子之粲兮”。

千万不要小看这餐饭,《诗经·召南·羔羊》中讲“退食自公,委蛇委蛇”,没有一定的身份,想要吃公家饭,哪有那么容易的?

三、频繁到家做“家访”

《诗经·郑风·缁衣》中,三个小节皆写到了“适子之馆兮”。意思是“我”多次到“馆”中去拜访、探望。这个就更厉害了,爱惜人才,使之衣食无忧,差不多是个明白人都能做到。频繁“适子之馆兮”则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这个“馆”可以指诗中贤人君子的办公地,也可以指代诗中贤人君子的家。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是职业化后才有的思想。我们看古代的县衙,常常是前面办公,后面居家的。县令赴任,是要将自己的家眷接来同住的。所以,“适子之馆兮”说到底就是“家访”。就是打通工作与生活之间的障碍。

据说,国内某知名餐饮品牌的老板,除了给员工发工资,还专门将表现好的员工的奖金直接发放给员工家中的老人。这个做法,实际上早在《诗经·郑风·缁衣》中就有了。试想一下,“领导”经常到你家去坐坐,忽然不来了,你的家人会怎么想。或者领导经常到你的同事家中去坐坐,却从来不去你的家,你会怎样想?

黑色朝服多合身,破了,我再为你来换新。前往你家去探问,归来,我将美食同享分。

黑色朝服多得体,破了,我再为你做新衣。前往馆上拉短长,归来,我将美食送于你。

黑色朝服多舒适,破了,我再为你重办置。到你官署去探视,归来,与你共同享美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