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巨婴国》,开启自我认知之路(合集)
甲:学学心理学,想自愈自洽,就看《巨婴国》
1.绝对不能接受批评的人,是因“我是好的”这种基本自恋都未形成,所以一点点“我是坏的”的信息就可让他的自我破碎。
看到这段话,找到了生活中,好多“玻璃心”存在的原因,也知道了如何与他们相处之道。
2.人格健全的人,他既是体验者,也是观察者,他能顾及细节,也能看到全局。之所以能做到这两点,是因他对得到爱有信心,也因而能承受欲求暂时得不到满足。
努力做人格健全的人,慢慢培养自己的信心,才可以拎的清,看的明,心情愉悦。
3.自我中心并非个人主义的核心。实际上,个人主义的核心是陀思妥耶夫斯基这个论述的含义:不能以集体主义的名义去侵害一个个体。
这段话让我想到了哈佛大学迈克尔•桑德尔教授讲的公开课《公平与正义》,在第一课中他就用一个例子,让我们去思考这个问题。这段话,让我重新审视当初自己的答案。
4…习惯早到者过于考虑别人,意味着将控制权交给别人,这会导致他们在社会中总处于被动一方,反而影响他们取得成就。
不认可这句话,因为我是早到者,而早到的原因和这段话所阐述的动机不一样。早到只是希望效率高些,事情能更顺畅些。但这句话给了我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理解这件事儿,并且是印象深刻的角度。
5.精神分析说,无回应之地,即是绝境。
以前只觉得,无回应,会让自己难受,但不明白,为什么会难受。看了这句话,明白了会难受的原因:谁又能在绝境里感到好受呢?明白了原因,也就找到了解决的办法。现在学会了如何不陷入绝境和怎么从绝境中走出来。
乙:拯救不快乐,就看《巨婴国》
6.当事情不如愿时,绕一个弯,就可以有新的办法出来。
这个弯,可以是空间。空间也可以改变不如意。一位前同事儿,工作认真负责,有自己的爱好。只想做一份自己能胜任的工作,然后可以有时间去从事自己的爱好。可是,这个想法一直不能如愿。最后,她辞职了。她说:单位太小,装不下人生。空间的改变,让她看到了如愿的结果。
7.弗洛伊德说,一个人必须学会合理或象征性地表达他的攻击性,否则他就会出心理问题。
回顾过去,很少吵架,更很少表达自己的攻击性。总是善意地把一切都归因到自己身上。这种讨好性人格,在善待别人上得了100分,善待自己这门课却没有学好,得了零分。 “合理和象征性”这门技术,也没学好。那怎么办?像乔丹一样,刻苦练习吧。
朋友的小孩因不写作业被批师批评,小孩顶撞老师,老师体罚了小孩,并打电话找家长。朋友对小孩说,他对这个事儿有两个看法:1、你不写作业被老师训,老师做的没有错;2、如果老师因此使用暴力,你反抗,老爸支持你。这时,电话那一方的小孩说:电话开的是免提。朋友有一些小尴尬,但老师这时的态度也有所缓和。非常赞赏朋友的做法,小孩面对暴力表达他的攻击性,也让人称赞。
8.好人,在乎的是好坏对错,而不是爱恨情仇,久而久之,就成了一个道德正确的僵尸。
道德正确的僵尸就像生活中的扑克脸,在他脸上看不出任何喜怒哀乐。和他们相处,就两个字,没劲。一千个无聊的好人,抵不过一个有趣的坏人。当然,坏人的坏,不是违法的坏。而是有个性、有想法、有爱恨情仇的小坏。
9.真心希望,我们能活出这一点---去寻找真正的爱人和爱好,哪怕一败涂地,在所不惜。
每周六回家看老妈,这是我雷打不动的日程。遇个特殊的事情,回不去,老妈会几次三番地来电问询。可最近发现,老妈打电话问询的语气有点变了,我能感觉到,如果我不回,她还是很高兴的,原来她找到了她真正的爱好--和她同龄的人排演节目并去演出。这个爱好,让她痴迷,而我的回与不回,不是她周六的唯一寄托了。虽然遭遇老妈的嫌弃,但看到她兴奋地给我讲她团里的日常,我也为她老有所乐感到高兴。
10.欲望、声音、愤怒、喜悦、爱、恨、高峰体验、歇斯底里……这些其实都是一回事,都是热情。先是黑色热情流出,被拥抱后,你会发现,原来这就是生命力。
这段话让我对生命力有了全新的解读,以前真是误读。一直以来,我对生命力的理解都是乐观、爱、喜悦。而欲望、恨、愤怒都不是生命力,是灰暗的存在,而且有意无意地拒绝黑暗。可是,这些也是生命力的一部分。只有这部分也流动起来,人才会是一个活生生、充满热情的人。
读《巨婴国》,重新梳理那些刻板印象,重新认知自我,人可以更快乐。
丙:活出你自己,就看《巨婴国》
11.不管全世界怎么说,我都认为自己的感受才是正确的。无论别人怎么看,我绝不打乱自己的节奏。喜欢的事情自然可以坚持,不喜欢的怎么也长久不了。
这是武志红引用的村上春树的一句话,用在他的“对控制者说不,找到你的节奏”这章里的开篇语。活出你自己,“找到自己的节奏”很重要。重要到像乒乓球运动员在比赛中要有自己的节奏一样。比如,这次亚洲杯小胖赢了龙队,关键的一点就是他在第二局以后,站位靠后了一些,放慢了击球的节奏,让龙队威武的前三板没有了用武之地。生活中,我们也要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快慢由自己调节,而不是随着别人走。
12.婴儿是无法面对失控的,失控会引发他们巨大的无助感,他们需要将失控这件事儿从自己身上切割出去。
活出你自己,不能有失控感。失控感是很恐怖的。它导致无助、悲观、自我厌烦。要想摆脱这种失控感,最好的办法就是有点哲学家的气质:我思故我在。面对一切,都要先想到这是你自己的想法,你自己的选择,当然,你也要敢于面对这想法和选择所带来的一切结果。这样,你才会在你哲学家气质的内核上加上一个江湖气的外衣:老子就想这样,一切尽在掌控。
13.希腊德尔菲神庙有一句箴言,人啊,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则说:未经省察的人生,是不值一提的。愿我们都能认识自己,并活出自己。
活出你自己,真的太重要了。但也很有难度,真是一项技术活。还记得《肖申克的救赎》里的一个老头吗?在狱中为大家送衣服、换洗的床单。终于有机会获得假释,出狱了。可是,这时他突然不会活了,不快乐了。习惯了监狱中的节奏,突然自由了,却把自己丢了,活不出自己。这是一个特别典型的事儿。让我们所有人深思:别再说生活太艰辛,梦想难实现。当真的有一天,梦想来敲门,你会快乐拥抱并享受梦想吗?
14.说来搞笑,很多年来,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不自私的人,是一个好人,以这个形象而自得,有道德优越感,并且蛮容易获得别人认同,但我自己并不喜欢这个形象。
活出你自己,先要认识自己。我们不妨学一学美国FBI探员那样,给自己做个侧写。武志红也给自己做了一个侧写,是什么样的人不重要,需要敲黑板的是最后他的那句总结:但我自己并不喜欢这个形象。喜欢你侧写中的形象,生命才会春意盎然,不喜欢,生活就会萎缩凋零。如果,不喜欢这个形象,那就微调一下吧,做一个自己喜欢的人。那个才是真正的自我。
15.把问题保持在一个清澈的水池中,看看有没有一朵莲花会绽放—美国催眠师斯蒂芬.吉利根。
活出你自己,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是一条很不平坦的路。想要坚定地走下去,就不能总关注那些荆棘杂草,要多欣赏小花,哪怕是一朵很微小的花。那些小花会坚定你的信心,让你有斜风细雨不需归的坦然和温暖。
丁:消消气、息息怒,就看《巨婴国》
16.如果说有魔鬼,其实那个魔鬼,正是暴怒者自己,他们期待别人和世界必须配合他们的意愿,保证他们意愿的实现,否则意愿的能量,就变成了暴怒。能看到这一点时,他们对自己的暴怒,会多了很好的觉知,以后就可以相对好一些地管理这份暴怒了。
这个世界,谁也不欠谁的,没有那么多应该。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陪跑了那么多届奥斯卡后,终于凭借电影《荒野猎人》获得第8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但他在发表获奖感言时,依然谦逊地说:他并觉得这个得奖是理所应当的。看看,那么有成就的人也没觉得陪跑那么久,奥斯卡欠他的,平凡如我们,干嘛还总觉得全世界欠我们一个成全呢?心有亏欠感,胸中多怒气。息息怒,会发现人生有很多惊喜。
17.这份愤怒,就是自恋性的愤怒了。“我”发出了一个期待,这个期待就必须得实现,否则,“全世界必须按照我的意愿来运转”这种自恋感,就被破坏了。然后,愤怒由此而生。
自恋没有错。自我欣赏、自我激励、自我肯定都是自恋,这些自恋是可以有的,它们都能让自己元气满满的,一夜看尽长安花。但全能自恋却是要不得的,这会让自己活在处处是挫败感中。因为,没有人是全能的。挫败感让人易老,易怒。所以,消消气,息息怒,世界如此美妙,你却如此暴躁,这样,不好不好。
18.可以说,暴怒的人,和脆弱的人,都是一根筋。他们发出渴望时的能量,只能走独木桥。被实现,这时就体验到生命;被拒绝,这时就变成死亡的力量,即破坏欲或毁灭欲….
按理说,在中国文化下长大的人,应该很少有这种情况,因为中国智慧早就告诉我们: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只看一二、不问八九…. 在这种智慧中长大的我们,似乎应该更豁达。但事实并非如此。生活中,有很多人无法面对被拒绝,成为易怒的玻璃心。如果我们对被拒绝怀有一颗平常心,笑着说一句,人之常情,会不会更好。
19.当然,有些努力,会面临失败,即,不管你怎么努力,你的一个具体意志看来就是不能实现了。这时候,你需要承认这一点,放下执着,收回你在这个具体意志上的能量,转而将这份能量投注到其他事情上。
《易经》第52卦艮卦告诉我们,人要当行则行,当止则止。知止是人生的大学问。那种一条道走到黑,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的状况最浪费生命。吾生也有涯,何必在与你能量相左的地方无效地努力呢。苏轼自请到京外做官,就是看到了在京内这个气场下,他的能量是得不到发挥的。他的一肚子不合时宜告诉他,世界那么大,出京去看看。
20.所以,巨婴做事,常只能做一招,败了就不行了;成熟的人做事则可以连续过很多招,因懂得努力的价值。
把时间浪费在自己喜欢的事上。喜欢涂鸦,通过写字通过了头条的兴趣认证,正在努力通过优质认证,得到了一个“职场优秀提问官”的称号,得到了50元的红包奖励。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每一个微小的成绩都让自己狂喜。人生要学会趋喜避怒,这才是真正的善待自己。
戊: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就看《巨婴国》
21.成熟的心智,需要基本的信心—-我相信持续的投入会转化出我想要的东西,虽然这事儿不一定会发生,但我越投入,可能性越大,并且在投入过程中,我的心得到了淬炼。
有一段时间,《刻意练习》这本书很火,让一些有兴趣没有天赋的人充满了向上的动力。因为,天才毕竟是少数,像龙队那样的乒乓高手,是凤毛麟角。但还是有很多天资平平的人喜欢乒乓。那怎么办?只有去刻意练习、去持续地投入。虽然,你不会成为龙队,但加上一个定语,某某单位的龙队、某某行业的龙队还是可以实现的。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收获远比达到那个目标更多的快乐。
《权力的游戏》中龙妈是让大家特别喜欢的一个角色。为什么?就因为她是一个超级自信的人,她克服了种种困难,成为一个卓越的领袖。她对自己有信心,对累积的努力有信心。
22.人需要一个空间,展开自己的心,将内在的种子,投射到外部世界上,然后观察外部的结果与自己内心的律动,回观自己而淬炼自我。
今日头条是我的一个“外部世界”。在这个平台上,我写东西,分享东西,和粉丝互动,就一些观点交流。这个过程,让我更了解社会,我也从这些交流中吸收养分,来滋养自己的身心。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外界与自身互动的游戏。
23.苍蝇在争论对错,而英雄一路前行。过去最愚蠢的地方,就是一直想做一个正确的人,结果总是待在原地不动。
有时对错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想去哪里?你要达什么样的目标。这个有点像我们在乒乓比赛中,输掉一局就输掉了,别再去想哪做的对,哪做的错,把精力投入到下一局比赛,如何打好接下来的比赛。这样你只是输掉一局,却会赢下整场比赛。龙队在奥运会上,0:2落后于郑荣植,不懂球的胖子就是这么指导他的。龙队最终实现了大满贯。
24.美好事物,都因投入而生。
《编辑部的故事》的片尾曲《投入的爱一次》,是我非常喜欢的歌。它的歌词总会萦绕在耳边:投入地笑一次,忘了自己; 投入地爱一次,忘了自己。伸出你的手,别在顾虑。敞开你的心,别在犹豫。 投入蓝天,你就是白云。投入白云,你就是细雨…… 每当不开心,郁闷时,我都会唱一唱这首歌。蓝天、白云,世上有这么多美好的事物,为什么总遇不到?因为不够投入。这时,就会放下所有烦心事,投入地去做喜欢的事情。而那些美好,就在投入中,不期而遇。
25.现在说说创造力。创造力来自于自由,自由可导致活力的自然流动,那时手脚的随意伸展都可以有创造力,而当活在不能动弹的感觉中时,就别说什么创造力了。
我们每个人,最缺乏创造力的地方,就是对于自己的想像。我们经常挂在自己嘴边的一句话就是:这个,我做不了,那个,我做不了。其实,不是你做不了,是你所处的环境,或者你对自己的潜能的低估,限制了你对自己创造力的想像。给自己一些自由吧,或换个环境,或重新评估一下自己,你的创造力会给你一个惊喜。
己:消灭你内心的鬼,就看《巨婴国》
26.亲子、两性、好友等重要关系中,常有负面投射导致的人格上的碾压,这部分的伤害若不能意识到,就会压抑到潜意识中,会导致一些莫名其妙的恐惧,还会化入梦中,成为梦中的鬼。
生活中,经常会有人做到有鬼的噩梦。如果你也有这种情况,可以细细地来读一读这章节,它能帮你找到鬼是什么?鬼从哪里来?教你如何在你的心门上,贴上神荼和郁垒,让鬼进不了你的心。
27.被压抑的攻击性,就会化为梦中的鬼,这是关于鬼的很常见的解释。
一位女性朋友,她父亲对她的教育是:不许主动去打架,但如果有人欺负你,你要勇于回击,被打了,回来哭我再给你补一顿打。后来,朋友虽然是女孩,但养成了非常独立,敢说敢为的性格。没有女孩的纠结寡断。她说,她很少梦到有鬼的梦,因为她从不压抑自己的攻击性。
28.孤独比鬼更可怕。
梦到有小偷闯入,潜意识中,是有着深深的孤独感。这个说法还真是第一次看到。面对孤独,恐怕我们每个人都要提前做好准备。一位年过60的球友姐姐,每天在打球休息时,会拉上我说一些家常里短的事儿。每一次,她都像第一次说那些事情,而我知道,这个事儿,她已经和我说过很多遍了。但我能体会到她的那种孤独,所以每次都特别配合地兴致颇浓地和她聊。因为我知道,有一天我也会这样。多找一些能聊天的朋友吧,聊聊心里话,这样,“小偷”这个孤独鬼就不会跑到你的梦中了。
29.真实的自己胜过好的自己,愿我们爱上自己的攻击性,带着攻击性和别人相处,并真正体验到这时的关系,更迷人,也更有深度。
《巨婴国》里,好多地方都可以看到:好VS真实。而且,作者用无数的咨询案例告诉大家:要想做到身心健康,就一定要做个真实的自己。有个九零后小同事,买了一个包包,包包上有两个字是活的,可以随时根据心情更换。她说,开心时就把淑女两个字挂上,不开心了就把暴躁两个字挂上。特别佩服这位小姑娘,真实不假掩饰。我们虽然比她年纪大,但在生活态度上,却得好好学学她。
30.让日常阅读成为砍向我们内心冰封大海的斧头。
历时一个多月,读完了《巨婴国》,读的过程是全方位了解自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同真的找到了一位心理咨询师,每天和他诉说,听他指点。读完,好多困惑有了答案,也激发了自己对心理学更大的好奇心。这是一个自我认知的结束,也是自我认知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