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一绣美千年,那些你不知道的苏绣。
牡丹含苞青涩豆蔻
花开只半暗香拂袖
平针穿玉缎穿珠转处勾
勾勒心思欲说还休
回忆似绸相思如绣
苏绣,是指尖在一针一线间的修行
更是惊艳世界的东方美学
苏绣缘起于江南水乡苏州
苏州孕育了苏绣的灵动气韵
苏绣承载了苏州的温婉柔美
十指春风,巧夺天工颠倒众生
一针一绣,故事传承绣美千年
刺绣是中国最古老的行业,远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衣画而裳绣”的服饰规矩。最早出土的苏绣品,大约可追溯至在苏州虎丘云岩寺塔发现的五代时期的经帙。由此可见,苏绣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
最早的苏绣只是女红。苏绣是女孩子的必修课,即使豪门大家的女子也不例外。待嫁闺中的少女,足不出绣阁一步,母教女、嫂教姑,代代相传。
每逢女孩谈婚论嫁,婆家总要先向媒人求取姑娘的绣品,从绣品的图案针脚就能判断未来媳妇是否灵巧和贤淑,苏绣也因此成为了衡量一个姑娘贤淑内秀的标准。
三国时代,吴国已将苏绣用于服饰。吴王孙权曾命赵达丞相之妹手绣《列国图》,在方帛上绣出五岳、河海、城邑、行阵等图案,有"绣万国于一锦"之说。
宋代,出现了观赏性的绣品。张应文著的《清秘藏》一书中说:“宋人之绣,针线细密,用线仅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设色精妙,光彩射目。山水分远近之趣,楼阁得深邃之体,人物具瞻眺生动之情,花鸟极绰约唼喋之姿,佳者较画更胜。”可见,宋代苏绣精工细作、形象真实生动。
明朝时期,苏绣形成了“家家养蚕,户户刺绣”的盛况。在明朝,江南已成为丝织手工业中心。同时,以唐寅、沈周为代表的吴门画派的出现,也推动了苏绣的发展。刺绣与画作相结合,开创了新的模式,创造出的作品有"巧夺天工"的美称。
自此,苏绣在针法、色彩、图案等各方面形成独立的艺术风格,在艺苑中吐芳挺秀,与书画艺术媲美争艳。
清朝的苏绣,以"精细雅洁"闻名。在那时,苏州一地专门经营刺绣的商家就有65家之多,因此当时的苏州也有了"绣市"的誉称。
清代中后期,苏绣在绣制技术上有了进一步发展,新出了精美的"双面绣"。清末民初,在西学东流的潮流中,苏绣开始创新了。光绪年间,技艺精湛的艺术家沈云芝,融西画肖神仿真的特点于刺绣中,新创了"仿真绣"。
民国时期,社会动荡,日寇侵华,百业萧条,苏绣一度衰弱。许多中、小绣庄倒闭,艺人、绣工转业,至解放前夕,绣庄衰减到了二十多家,从事刺绣生产的专业工人已寥寥无几。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苏绣得到进一步的恢复和发展。
1950年后,国家专门设立了苏州刺绣研究所,并开办刺绣训练班。苏绣的针法由原来的18种发展到今天的40余种。
19世纪末,刺绣大师沈寿继承传统,吸收西洋画精髓,创造了"仿真绣"。
20世纪30年代,杨守玉突破传统,发明"乱针绣"。
1958年,凭着扎实的素描功底和熟练的乱针绣技巧,任嘒闲又开创了"虚实乱针绣"。
2000年,镇湖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刺绣)艺术之乡”。
2003年,木渎镇人民政府建立了“姚建萍刺绣艺术馆”,这是乡镇政府为民间艺人开办的第一个艺术馆。
2006年5月20日,苏绣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苏绣作为一门千年流传、传承不息的古艺,近年来,更加被珍视。无论在影视剧,还是在时尚圈,都能看到苏绣的身影,给人们的生活创造了许多不可思议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