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市场又是可以被认知的
我们在第49集的时候说过,市场是不可以被认知的,现在又说市场是可以被认知的,这不自相矛盾吗?
不矛盾。不可认知与可认知其实是一回事,是看待一个问题的内外两个不同的角度。
我们在第50集的时候又说,哲学是观察世界的角度学,角度一变,世界就变了。如果想从不可认知到可认知,其中的必由之路就是,要学会把价值观放平,要学会改变看问题的角度。第50集同时又总结了前面,从三个角度说明市场不可被认知的原因。
在这里,我们继续深入说这个问题。
我们首先要区分一个概念,那就是现象与规律。规律也可以把它理解为本质。
不可认知、不可穷尽的是现象,但可以认知的是规律。
所有的规律,都由现象呈现出来。现象是外在的,看的见的,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看不见的。
规律又有大小之分,重要与非重要之分。
大的规律就是本质规律,比如说太极规律、阴阳规律,定位规律,利弊规律;小的规律就是具体的规律,比如说市场的价值规律、价格规律;更小的规律,比如说趋势规律、震荡规律;短线规律、高频规律等等等等。
我们就拿价值规律和价格规律来说。这两个规律是投资市场最重要、最基本的规律,是我们投资的一个商品或股票的阴阳两种规律,或者说是它的两面性。这个规律的基础就是价格总是围绕价值波动的。所以,捕捉它的价值规律特性的,就形成了基本面派,捕捉它的价格规律特性的,就形成了技术派。而基本面派和技术派,又各自衍生出无数的派别,形成了无数的投资理论。就拿技术派来说,追求价格规律的,根据价格规律的不同,又分为趋势、震荡、短线、高频等等,这就是更为具体的规律了。你换一个角度,对技术派去分,又可以分为波浪理论、江恩理论、蜡烛理论、均线理论、裸K、海龟等等等等,只要你往更具体方向去钻,你就会发现跟它相并列的具体的理论就有无数,无穷无尽,一定会把你淹没。
我们换个角度再看,在投资市场上,比较流行的投资派别大概有这些:1、主观交易;2、基本面分析派;3、技术分析;4、市场循环理论;5、神秘主义流派;6、量化投资理论;7、心理行为金融学等等。
我们怎么样去把它们的这种分类,分的更粗一些?分的更粗,也就是分的更大,就是找它们背后具有相同特性的更大的规律。很显然,我们用主要与非主要,重点与非重点,主流与非主流这把尺子给它们一分,就可以一分为二了,很显然基本面分析和技术分析是主流,其他的流派都是非主流。
在主流派别里,很显然,一分为二就是基本面占一边天,技术占一边天。有人说,量化也是主流啊。量化细分的话,有基本面量化的,有技术量化的,还是可以把量化归类到基本面和技术面这两个大类的。
其实,不止是量化可以归类到基本面和技术面,其他的派别也可以根据它们的主要特性,是比较接近基本面还是比较接近技术面,而把它们各自划分到基本面或者技术面里边。
实在划不进去的,比如说,纯粹的主观感性交易,根本没有理论指导,很难让你在金融市场取得成功,既不可靠也不稳定,根本就不入流,属于次要矛盾,忽略就是了。
为什么要一分为二,而不是一分为三,或者一分为五?因为一分为二是最重要,最基本的分法。你也可以把自己的方法跟自己以外的方法一分为二。如果你学过东方阴阳思维或者西方一分为二辩证法思维,你就会受它的指导会去一分为二,否则就不会一分为二,可能就是一分为N了,只要你一分为N,你就不会那么清晰,高度就上不去。
我们怎么样才能认知这个世界,认知这个市场?其实,古老的东方智慧中,早就给过我们方法了,《大学》中说,格物,致知。格物是致知的方法。格,就是分类的意思。通过不断的分类,不断的合并同类项,最后把它们分成最大的两类,然后再把它们通过内在的联系有机的结合起来,上升到一。这就完成了从万物,到八卦,再到四象,再到两仪,再到太极的升华,也就是理论的思考之路。
从现象到规律,就是从感性认知到理性认识,从眼见为实,到学会思考。
如果你站在具体的规律的角度去看市场,就会发现市场背后并不存在着所谓的规律,任何投资理论只是解释市场、看待市场的一种角度而已。因为市场有无数的具体规律,有无数的规律就相当于没有规律,因为你认识不尽。
真正的认知,不是说你要能穷尽所有的事物,而是说你要完整,你要知道你的立场,要知道与你的立场完全相反的立场,也就是说,知道自己知道什么,并且要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这就是知道完整了。
现在市场上流行一个词叫“能力圈”,这个词是巴菲特提出的。我觉得不错,但是还不够,还没有说透,能力圈的划分或者表达,是一对多的概念,一对多的概念没有抽象到位,如果抽象到位,在知与不知背后应该是一分为二的,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自己的能力圈与自己的能力圈之外是完全对等的,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够发现自己的能力背后的那个制约因素,也就是利与弊的问题。
最后,再用《道德经》的这句话,来表达什么叫知道,知道世界有什么,知道自己知道什么,还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就够了。“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