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游天下(800)南京鸡鸣寺

2023-07-12  本文已影响0人  石岩磊简书

    杜牧在《江南春》中写道:“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而众多寺庙之中,以南京的鸡鸣寺居首,其始建于西晋时期,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为金陵城最古老的佛家寺院,至今仍香火旺盛,而它还与3位悲催的人物有关。

    南朝梁武帝萧衍笃信佛教,且深谙佛理,曾颁布《断酒肉文》,要求信众禁绝肉食,从此佛教徒开始食素。而他还做出过惊世骇俗之举,萧衍4次脱去龙袍,换上袈裟,到同泰寺出家,朝中大臣不得不花重金将其赎回。如此折腾之后的梁朝一片狼藉,内部发生叛乱,萧衍被囚禁于皇宫内,活活饿死。同泰寺后来多次更名,到了明朝时,朱元璋赐名“鸡鸣寺”。

    寺内有口“胭脂井”,其背后的故事令人啼笑皆非。陈朝最后一位君主陈叔宝不理朝政,耽于女色,甚至连手下大将之妻也不放过,但他的文学天赋极高,《玉树后庭花》便是其名作。当隋文帝发兵灭陈时,陈叔宝带着两名嫔妃躲入一口枯井,最终还是被隋军发现,3人狼狈不堪地爬出时,女粉染红了井台,故得名“胭脂井”。陈叔宝遂沦为亡国之君,而“后庭花”也成了奢靡之风的代名词。

    第三个和鸡鸣寺有关的人物更是悲惨。清末,两江总督张之洞非常赏识他的学生杨锐,二人形同父子,经常结伴畅游鸡鸣寺。张之洞对康有为、梁启超发起的戊戌变法十分反感,就派杨锐作为卧底到京城打探维新派的动向。没想到康有为动了除去慈禧太后的念头,老佛爷立马开始反攻,大肆逮捕革新派人士,杨锐也被错抓,并斩首于菜市口,这些死难者即是有名的“戊戌六君子”,他们被世人赞为慷慨赴义的英雄。

    张之洞闻讯后痛不欲生,在鸡鸣寺为杨锐建起“豁蒙楼”,其源自杜甫的诗句“忧来豁蒙蔽”,意思是当你到了伤心或受到伤害的时候,才能明白曾经因愚蠢而受到的蒙蔽,表达了张之洞无限的忏悔之情。杨锐之死实属冤枉,但终是归于英烈,也算死而无憾了。从中可以看出,在历史的大潮里,一个人是如此的渺小与无辜,就像洪水裹挟着的浮萍,根本无法左右自己的归宿,只能随波逐流。

    相较于杨锐的无须之祸,萧衍和陈叔宝则都是咎由自取,他们本可以掌控国家的命运,却在无限的折腾中毁了江山社稷,也给后世留下诸多笑柄。游览鸡鸣寺时,人们或许多半是去敬香礼佛,求佛祖菩萨保佑财运亨通、事业有成、姻缘美满,可袅袅娜娜升腾的烟气中,似乎也勾勒出一行缥缈的梵文:“生灭得失在沿途,归得宝所皆空寂。”凡尘宿命一如杜牧诗里的烟雨楼台,空濛奇幻,而又真切可见,即是枉费则虚,珍惜即实。

    2023.7.13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