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励志

“焦虑是我身上的一块肉”

2019-03-28  本文已影响0人  任哈欠

入职以来,焦虑如影随形,时小时大。焦虑小的时候,做什么都觉得不得劲,无法获得发自内心的快乐;焦虑大的时候,整晚整晚地睡不着,情绪崩溃,感觉整个自己就要被黑洞吞没。

朋友H问我为什么崩溃,我说因为一些虚无的理由,就觉得生活很混乱。H说,非常特别能理解我在说什么。

朋友T跟我自称焦虑姐妹花。最近T决定跳槽,她在原来公司的焦虑感并没有被对新生活的向往冲淡,她说,焦虑是她身上的一块肉,走到哪带到哪。


T的比喻让我反观自己,我发现,焦虑并不是工作后才发生的,十七八岁以后,我一直随身携带着它。这七八年里,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职场,甚至是在旅行地,我都没法达到彻头彻尾的淡定境界。只不过,入职以后,在一系列失望、后悔、迷惘和怀疑情绪的催化下,这种焦虑井喷式爆发,让我无法不注视它。

我总是用各种抽象负面的词来形容它,总是尝试在已经坍塌的思绪里抽丝剥茧寻找缘起而不可得。事实证明,这些自救无用,甚至雪上加霜。想起要让伤口愈合就请直面伤口的说法,决定直面它,一五一十地讲述它。


大三时,实在没什么事可干,决定好好学习生活。从这时候起,开始主动早睡早起,可以每天独自去食堂吃早饭,每天第一个到图书馆排队,每天独自到操场夜跑,甚至可以享受学习和设计作业。这段时间大概是最无念无想,内心最为舒适,焦虑值最低的一段时间。

回想起来,这样的生活方式在旁人看来乏味,却是我真正的舒适圈。此后我一旦跨出这个舒适圈,我就获得焦虑,走得越远,焦虑越重。


读研时,工作室对出勤无要求,加上室友睡得比较晚,大部分时候都在男朋友家里住。这段时间,每天不再有待办日程,两周一次的例会成为日常节点,生活节奏开始混乱起来——晚睡,晚起,看闲书,刷电影,抽烟,喝酒,然后在例会前两三天开始不情不愿地打开论文抱佛脚。

这样的生活持续了多久,我就在舒适圈外焦虑了多久,俗称闲得发慌。我不忙什么,项目、论文和编书占不了太多时间,我每天就忙着思考如何自洽,忙着在自己身上找一个个bug,由外及里,以自我厌恶为主,自我欣赏为辅,循环往复。


交换时,几乎每天都被焦虑推着走。选了性别研究课程,觉得往后可能都没机会置身在性别议题如此主流的环境里,往后可能都没场合发言讨论两性问题,于是不得不做平时不乐于做的事,比如主动提问和主动演讲。遇到了一个日夜颠倒三餐随意的室友,迫于学期预算又不得不与其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生活节奏完全被打乱,身心焦躁,甚至爆发急性荨麻疹进急诊,回到大陆才调理过来。

这段时间,我对抗焦虑的方式是独自骑车,放空脑袋,从台北西边骑到东边,穿过夜市,享受台北夜色,同时跟自己对话,直到筋疲力尽,内心却得到休息。

这一次,焦虑把我打到谷底,我却收起自艾,开始自救。在这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没有再深切感到焦虑,觉得自己收获了对内平和,觉得自己似乎可以很强大。


领结婚证后,我获得了崭新的焦虑。这种焦虑与证书本身关系不大,是一种在做完所谓人生重大决定后,立刻产生的担忧和恐惧,和决定工作去向后的焦虑类似。这些事并不会永恒决定谁的人生,却至少在某个维度上定义了可预见的未来几年内的人生轨迹。

对于婚姻的焦虑持续至今,它让我敏感到神经质。比如意识到和老公三观有摩擦,意识到尽管子宫长在自己身上却有人时不时想起这个器官,很多避不开的无解问题,只能用一些不算答案的答案来搪塞。

这一次,我对焦虑束手无策,我要么适应它,要么毁掉一切。于是,正在尝试适应它。


工作的焦虑主要来源于部分傻逼同事及领导横看竖看都是傻逼。事实上去哪儿大概率都是这样的情况,但我还是不自觉把这种焦虑跟自己的选择挂钩起来,于是焦虑从担心在傻逼中无法进步转移到怀疑自己选错了人生单选题。

我知道,选什么都是错,于是也就无论对错。道理都懂,但它在焦虑面前就像一个无足轻重的屁。


每次或将被焦虑吞噬的片刻,我都觉得是自己出了错,是这段时间的什么事情出了错。有天老公跟我说,你一直是这样的,不是因为工作才这样,也不是因为论文才这样,这么多年你一直是焦虑的。

我承认,就像T说的,焦虑是我身上的一块肉。焦虑是我们身上的一块肉。

往后的日子里,不再想把它甩掉,想适应带着这块肉走下去的生活,所谓负重前行大抵如此。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