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着“好好说话”
最近在看《在远远的背后带领》,感触最深的就是关于“界限”这块。也对自己的沟通和情绪有了深刻的体悟。
我的几个合伙人都是非常好的朋友,今天(2018/5/11)上午在群里有这样一段对话。
起因是我最近在听樊登读书会,觉得对创业帮助还是很大的,前天又看到一个帖子,说的是“奇葩说”这个栏目里,高晓松不是很认可读太读成功、励志类书籍。
然后,我用我惯常的语气说:
“樊登选的书,是被高晓松鄙视的。也是被原来的我所鄙夷的,但最近听下来,必须得说,确实开了不少我的脑洞。”
针对这段描述,阿拉蕾做了如下2段表述:“高晓松喜欢文史,对成功学和方法论不感兴趣甚至无法理解。因为他站在那个层级上,没有成功的忧虑。”
“你有没觉得自己经常用词特别重?我会读到一种戾气。你可以自己感受一下,如果你觉得没问题,那就没问题。我只是说我自己的感受。刚入群的时候觉得特别不喜欢那个氛围,大概就是因为看到太多尖酸的词汇。@玲姐 我和你交流的前提是,我对你没有恶意。”
我们都该好好说话其间,其他两位群员可能感受到了话锋不对,开始以天气为由转移话题。
而我则是在快速运转,首先启用的是自动思考模式“我用词不当——我让好友感受不好——我错了——我不好……”
然后,我马上启用P.E.T.模式:“谁有问题了?我觉得自己的说话方式有问题吗?我为此困扰了吗?没有。
“我是故意给对方造成困扰的吗?不是。那我要道歉吗?不需要。
“对方觉得不舒适,直接进行了表达,对吗?完全正确。
“我要回击吗?为什么要回击?谁的界限?我要跨越什么界限?我为什么想到越界?”
…………
在我思考的这几分钟,其他群友继续进行着“天气”方面的讨论。然后我发送了以下信息“
“我肯定是没发现有问题,否则也不会安然的度过这么多年了。
现在是我的表达给你造成了困扰,如果你刚才是给我提的建议,我以后会多注意。倒是你感受到的困扰怎么化解,才是关键问题。”
对于画风的转变,其他几位群友觉得大跌眼睛,直呼:“你们是不是到生理期了?!”
阿拉蕾却说:“你觉得我们有火药味儿?我觉得老王和我今天的互动太好了呢。老王今天果然是读书人,有跟我好好说话。”
果然,无论多么亲近的关系,大家都希望好好的说话。
我的修行好辛苦。5555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