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歌》读书笔记(一)

2019-02-18  本文已影响19人  土左旗357李新燕

于漪老师一路走来,风雨兼程!15岁时初中刚毕业,父亲离世!姐弟五人,于老师最大!妹妹当时才一岁!家中无亲戚无门路!处境如此艰难,无文化的母亲仍支持她读书!这位母亲如此伟大,把姐弟五人全部培养成国家栋梁之才!于老师时刻怀揣奋斗精神、爱国情怀、发自内心的感恩!身处当时的艰难处境,她明白:只有奋斗,才能生存;只有奋斗,才能改变孤儿寡母的命运!她勤奋学习,刻苦自励,真诚待人!姐弟五人取得如此高的成就,总结起来有如下高贵品质:1.竭尽毕生精力报效祖国、人民、恩人;2.坚持立身,讲究德行;3.低调;4.重情义!

卢沟桥事变后,于老师所就读的小学即将解散!七八岁的于老师听老师唱《苏武牧羊》时幼小心灵第一次震动,令她永远难忘,因为老师在用“心”唱歌!国家危难,人民逃难!于老师童年快乐美好的生活烟消云散,社会现实的教育历历在目!

于老师求学之路充满艰辛,师范一年后,抗日战争胜利,学校调整,于老师只得考取省立淮安中学。学校离家太远,横穿整个市,走十几里路,每天披星戴月出家门,摸着黑进家门!走读一学期后,又考入镇江中学,离家几十里路,只能住读!在这里她体会到了同学间的友爱、互帮互助,体会到同学的讲义气、共患难!因此,尽管求学之路很苦,于老师还是觉得欢乐!于老师在那里刻苦读书,秉承“一切为民族”的校训,承接铸造师魂的基因!

一路走来,太多事太多师,留下永恒的怀念!有念念不忘的《千家诗》,有启迪一生的恩师们!读小学一年级时的赵老师,留给于老师的是对汉字美的信仰;初中国文黄老师,与文中人同悲同喜;高中国文赵老师,进入作品进入作者;高中数学毛老师,数学用语全用英语,教给学生的是逻辑思维能力!毛老师留作业只留几道典型题,以此锻炼学生举一反三。毛老师画图形赤手空拳,基本功过硬。于老师帮同学作弊被毛老师教育,影响她一生,让她明白:学习和做人一样,要老老实实;1947年进入复旦大学,大一国文方令孺教授留给于老师的是写作要“真”;中国通史周予同教授留下的是:深入挖掘、精雕细刻;世界教育史曹孚老师博学多才,手无片纸,口若悬河……

初为人师时遭遇疾病的磨难,但于老师仍然能在病痛中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从中锻炼了意志、锻炼了韧劲、锻炼了坦然的心情!生病期间,与书为伴,每每被书中人物打动,感动于主人公对祖国的忠诚,对革命事业的执著,置个人生死于度外的大无畏精神。

1958年初,于老师到上海市第二师范学校教历史!6个班级的师范二年级中国古代史,每周18节课,对于身体不好的于老师来说是一大挑战,况且所教非本专业,于老师边教边学,边学边教。接着经历了“放卫星”的闹剧,于老师反思自己只是盲从,但生在那个时代,何况一心想着为国出力,个人在历史的车轮下无力回天!

接着教高二语文,于老师以志向与毅力不断寻找语文的“门”。她独立思考、刻苦钻研、力求真懂。努力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每篇课文都查清时代背景,推敲词句理清作者思路,脑子在课文里来来回回走,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到语言文字,反反复复!追根寻源,弄清三个问题:这篇文章写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而不那样写?反复推敲、咀嚼、从不同角度思考。肯定,否定,再肯定,再否定,脑子里始终有思维的火花!常常用10小时、20小时甚至更多时间备一节课。对上百篇教材独立钻研,用自己真切体会指导学生学习,并向高明教师求教。夙兴夜寐一灯明,寻寻觅觅!尽管如此,还是遭到一位老教师打击:没有找到语文的“门”,于老师更用功了!首先,打基础,广为涉猎,吮吸其中琼浆,丰富自己的语文素养;其次,广泛地寻找借鉴,探索入门的途径。于老师到记忆中搜索,回忆自己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讲解,旁征博引的议论、评析,眼神、手势、神往的表情;从比较中学习;到语文教育论述中寻觅。于老师认为,探究教学原则、教学方法要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感动于于老师的教学态度,用心做教育的典范!

我是被赶鸭子上架的语文教师,相比之下,羞愧难当,将于老师的探求之路详细记录,勉励自己以此为明灯,上下而求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