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中油画,针下美景—海派非遗绒绣艺术展
2022-10-15 本文已影响0人
书生爱写作
上海绒绣,是海派文化的一张名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上海绒绣,格调典雅,是一种在特制的坚硬网眼麻布上,用彩色羊毛绒线绣出各种画面和图案的手工刺绣,有“绣中油画”之誉。绒绣源于欧洲,早在14世纪,德国艺人就在服装和壁毯上,有规则地将织物经纬线排练,计算针数从而绣成美丽的图案。
1843年上海开埠后,徐家汇天主教的修女在浦东农村传授西方技艺,绒绣由此传入上海。早期的绒绣仅作为日用工艺品的装饰面料,1943年,上海绒绣艺术家刘佩珍尝试创作人像绒绣作品,开创了中国绒绣艺术品的先河。20世纪50年代初,上海绒绣艺术家高婉玉对绒绣的配色等工艺进行了改革,丰富了绒绣艺术的表现力。至此,上海绒线的形象逼真,色彩浓郁,层次清晰,立体感强的特点,便形成了上海绒绣艺术的独有风格。
浦东三林绒绣
2005年,浦东三林老街,创立了一家绒绣馆,创始人为徐月玲女士。这位绒绣艺术家来自黄浦太平桥地区,就是在这样浓厚的海派文化中,使她走上绒绣之路。
徐月玲女士带领了一批绒绣小妹来此传承技艺,扎根至今。她们都是上海红星绒绣厂最后一批绒绣工艺师,因为热爱绒绣这一份非遗技艺,同时也得到了三林老街管理部门的支持,于是开设了绒绣学习班,将上海红星绒绣厂的手工技艺原汁原味地展现。
现在,“三林绒绣”已是浦东地区的非遗保护项目,徐月玲女士作为传承人,将继续保护和传承这一令她一生挚爱的艺术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