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学习科学手册》第一部分笔记
第一部分介绍了 学习科学 领域的重要思想和理论。
内隐学习
通过 聆听、观察、模仿、互动 进行学习,从而适应环境。
经验期待
,神经系统在特定环境下,对于信息的输入会产生期待。在复杂环境中,大脑神经元上的突触会比一般的环境下多,也就是学习上表现得更好,因为资源丰富的环境可以提供更多信息。
学习关键期
,所谓的学习关键期,并非一个特定的时间窗口,不仅与时间有关,还依赖于经验。婴儿早期学习母语时,神经元进行连接,建立的识别母语的神经网络,会限制长大后第二语言的学习。必须克服这个约束,才能形成新的神经网络。
神经可塑性
,想要避免后期学习第二语言的困难,可以在最初神经网络形成的幼儿时期同时提供两种语言的交流环境,此时婴儿的大脑有开放性,能够自然地从自然语言情境中学习。
儿童通过观察和模仿别人,进行内隐学习,学到大量知识。
非正式学习
是在没有说教色彩的情况下的学习,以同伴互助的形式出现。因此,与正式学习的区别并非是学校内外。
参与策略:脚手架、学徒制、'实践共同体'中合法的边缘参与等。这些策略研究在社会群体中学习是如何发生的。
非正式学习在兴趣发展和专业知识建构中,有很重要的作用。比如幼儿上学前从家庭提供的环境、与同龄人的分享交流中,获得对感兴趣的主题的大量知识,形成专业知识岛
。
适应性专长
专家往往能很快提取到情境或问题的特征,并作出回应,因为专家的知识已经组成了一个知识网,知道何时、怎样、如何将知识与技能与特定情境进行关联。
其实专家也可以分类,常规型专家和适应型专家。
- 常规性专家会发展某一组核心技能,并在所有生活中进行应用,从而效率越来越高。
- 适应型专家不会局限于一组技能,而是根据生活中的情况,不断扩展自己的核心技能,拓展自己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以更好地与满足自己需求和兴趣的增长。
适应性专长的学习,也称为'为未来而准备的学习',即在知识丰富的环境中个体的学习能力。
知识建构
强调通过建构自我的知识进行学习
同化、顺应,理解与之交互的世界,并将这些经验与已有知识进行联结。
'帮助思考的物体',知识的建构过程中,有形实物可以帮助建构、检验、修正新旧知识的联结。比如程序、机器人、游戏等。
乐高组件玩具
logo 程序设计语言
认知学徒制
传统的学徒制,比如鞋店学徒的学习过程。包括观察、指导和练习。学徒观察师傅的做活过程,然后在师傅的指导、帮助下试着自己完成,师傅在学徒掌握每一个必要技能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提供反馈。当学徒的掌握了越来越多的技能后,师傅的反馈也会渐渐减少,直到学徒通过练习能够顺利地完成任务,师傅就不再指导了。
传统学徒制
vs认知学徒制
共同点:都需要有一个导师,学徒在情境中学习,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形成对概念的深层理解。
不同点:1. 传统的学徒制,导师完成任务的过程是能够看到的,但认知学徒制中,导师头脑中解决问题的认知过程,学生不得而知,同样,学生的认知过程导师也无法了解。认知学徒制 就是让这些认知过程外显,使得学生可以观察、参与、实践。2. 传统学徒制中,给学习者的任务和问题并不是为了教育,最终目的是完成工作要求,认知学徒制中,任务和问题是为了展示特定技术和方法的功能,在过程中得到实际应用的机会,而且任务的难度逐渐增加。3. 传统学徒制强调为了单个应用教授技能,认知学徒制强调技能在多种不同环境中的应用。
认知学徒制的框架:
包括四个维度,内容、方法、顺序、社会学
实践共同体
,增加个人知识
共同体成员需要合法的边缘参与
,最开始是共同体的普通成员,渐渐成长为共同体的核心成员。这个成长过程实际上是在共同体中身份的变化,是能够为共同体做出贡献,从而在共同体中获得更多的重视,越来越重要。要能够做出贡献,必然个体要以导师为目标,不断学习。
学习者共同体
,目的是为了增加集体知识
共同体中汇聚了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愿意分享,共同体支持他们的发展
更注重学习方法的学习
不需要每个人都掌握共同体内多领域的知识,但应该知道,需要这些知识时可以去找谁
通过知识的交换、互相学习,集体的知识得以增长
脚手架
,在结构化或高难度的任务中,在需要时提供提示,进行引导。即帮助学生完成超出他们能力的任务。
反思
,有三种形式:
- 对自己过程的反思,复盘。
- 与其他人行为进行比较,确定是什么因素导致成功
- 用一套绩效评测标准评估自己的表现
提高自己处事能力的方式:做之前思考要做什么,尽力执行计划,事后反思自己做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