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之《习惯的变化》

有人问财经作家吴晓波:“晓波呀~你读书有什么窍门嘛?”
“我读书有个习惯,我喜欢做标记,看过几本书之后,会把书上做的标记整理成读书笔记。就是这样喽,别小看做标记这件小事,它是你对一段书的凝练,很多人读过书之后就会忘记,但是你在书上做了标记,就是给这本书在你脑海里做了标记,当你再次阅读这本书的时候,你会马上想起,当时看书时的所思所想。”
受吴晓波的影响,我也开始在书上做笔记,无奈没有一笔赏心悦目的字迹,再加上Kindle的风靡。我就开始从纸质书转战到电子书队伍里。家里已经有了IPAD MINI,感觉再入手一个Kindle有点多余。
此时,处女座的强迫症发作,为了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阅读软件,我下载了所有阅读软件逐个试用,掌阅,多看,PDF阅读器,微信读书,当当读书等等。最后选择了微信读书。


微信阅读有几点最吸引人的地方,第一,阅读送钱,每周阅读,每半个小时送1元钱,一周上限是10元。电子书的价格一般都不贵,有的大部头的书要读很久。所以只要能保持每天都读书,基本上看书就是免费的,可以形成永动机。第二,好友排名,好友排名不仅仅是阅读时间多少的排名,还可以查看好友的书架,看看大家平时都在阅读什么,有好的书,自己也收藏一本。第三,笔记分享,一本书可能有很多人在看,每个人的感受都不用,在微信读书里,你可以查看到别人对某一段的书评。不是好友也可以看到所有人对这本书的评价。这点很棒。集思广益。第四,微博转载,这点是很重要的,微信读书可以把一段书转化成图片分享上微博上,我可以在微博上做点评(我自己新建了一个微博,专门当读书笔记用,翻阅很方便。在服务器上,还不容易丢失)。这样微博就成了我的读书笔记。其它软件也有阅读分享功能,但都太突出自身软件的介绍,有点本末倒置,为了资源导流回APP,反而失去了用户。

转战微信阅读之后,在微博上分享了600多条读书笔记,也发现了电子阅读的一些弊端,和阅读APP市场的不成熟的地方。最终导致我重新回归到纸质阅读上来。下篇斩笔分享我的回归之路和对阅读APP软件一些通病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