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喜取舍 形气用事; 闲云为友 风月为家
![](https://img.haomeiwen.com/i25429845/775cfb58c170d1dc.jpg)
大家好,继续学习菜根谭,先说小故事,再学两句话,加深印象。
从前,有个商人买了座房子,他对所买的房子十分满意,但是屋前有一片草坪,上面长了许多杂草,这让商人觉得美中不足。他心想:这家原来的主人真是懒惰呀,怎么让这么一个大草坪上生满了杂草呢?于是他亲自带领家人将草坪上的杂草一一拔干净,拔完之后,他心里十分高兴,还特意去买了一些花种准备等到来年春天种上。
过了一段时间,房子原来的主人来探望商人,两人聊得十分愉快,商人对房子的旧主人说:“您卖给我的这所房子什么都好,就是门前的草坪上生满了杂草,我已经都拔掉了。”那旧主人一听, 十分婉惜地说:“那不是什么杂草,那是我花了十数年的时间收集来的珍贵花苗呀,现在是冬天,所以看上去像是杂草,但是到了春天,会 开满各式各样的鲜花呀。”商人一听,后悔极了。旧主人安慰他说: “世人听到黄莺的啼叫就高兴,听到蛙鸣就厌恶,看见花木就愿意栽培它,看见野草就想拔掉,这本是人之常情,你也不要过于自责!现在引出我们要学的两句话:
忧喜取舍 形气用事
【原文】人情听莺啼则喜,闻蛙鸣则厌,见花则思培之,遇草则欲去之,但以形气用事;若以性天视之,何者非自鸣其天机,非自畅其生意也。
【译文】
一般人总是听到黄莺啼叫就高兴,听到蛙鸣就厌恶,看见花木就愿意栽培它,看见野草就想拔掉,这都是根据对象的外形气质来决定好恶; 如果以自然的本性来看待,哪一个动 物不是随其天性而鸣叫,哪一种草木不是在畅显自己的生机呢?
【评析】
人都是有“差别心”和评判心的,每个人都有喜欢的不喜欢的,就有好恶,有好恶就有取舍,有取舍就有喜怒。所以佛系的人都是以“破 执”为己任,以“平等心”对待一切。天生万物各有不同,孰好孰坏,是我们的问题,乌鸦与喜鹊,同为鸟类,前者鸣叫被视为不祥之兆,而后者鸣叫则被喻为喜庆之气。就像水果榴莲,油咋臭豆腐,有人说是人间美味,有人恶心的要吐,所以这都是我们的主观判断。所以,我们也要把格局放大,学会接纳,不能总认为什么都是自己对的。你们说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25429845/e00f1751ed83ad79.jpg)
研习经典,正心明德,我们继续聊故事,学菜根谭语录,修身养性哈!我看资料,秦汉时期有四位高士,他们分别是东园公、 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秦朝时,由于秦始皇实行暴政,四人不堪忍受,隐居在王屋山避秦沟中,后来又迁到商山,从此长期隐居在此。
因为他们眉皓hao发白,有点飘飘欲仙,所以当时人称他们为“商山四皓”。这四人都是洁身自爱、生性淡泊的高洁隐士,他们常年生活在深山之中,过着闲云野鹤般的生活。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曾几次请他们出山为官,但他们听说刘邦非常轻视读书人,以前甚至辱骂过儒士, 觉得刘邦为人不义, 于是不愿出山。当时刘邦的出身是小混混的感觉,这几个人还看不上。这算是另一种生活啊,为何陷入那种打打杀杀的官场风云里呢,这是自得其乐!今天我们学习几句优美的话,这就是:
闲云为友 风月为家
【原文】
松涧边携杖独行,立处-云生破衲;竹窗下枕书高卧,觉 时-月侵寒毡。
【注释】 衲:缝补过的的衣服。后常指僧袍。现在说老衲,就是贫僧啊;
毡:原指由兽皮毛编织成的毯子,后泛指床毯。
【译文】
在长满松树的小溪边,手拄拐杖独自散步,站立的地方云雾紧紧笼罩着身穿破袍的自己;在竹窗下,头枕书本无忧无虑地睡眠,等到醒来 时清凉的月光已经照在自己的薄毛毡上。
【评析】读完这段话,有一种飘然出世、悠哉乐哉的感觉啊。诗情画意,很有禅味。人生在世,各有各的生存状态,各有各的心路历程,也各有各的价值观念,这都是不能强求的,都应该得到尊重。有人就喜欢闲云野鹤的生活,现代人生活节奏飞快,受金钱、时间和环境所限,很难有一份闲情雅致,无法脱离繁忙的世俗生活。咱们呐,唯有修身养性,培养审美情趣,感知万物变化,冷观世态人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随时发现身边的美,体悟生命的意义,领略人生旅途的风光。大家不觉得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