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局与境界
物质是一种对精神的羁绊。淹没在金钱、物质与琐碎事务中,展现出来的是忙碌、局促和计较,很难见得着大的格局。
格局是结构与形式,结构包含目标、架构、远见、周期、胸襟,形式上所展现的要素应该有定力、执著、坦荡、视野、胸怀;还应该包含格物致知的提升力度,探究纷扰事物背后的原理法则,总结为理性知识。
大格局需要有大胸怀、大架构,其形成是思想文化理论为基础的,是底蕴和功力的展现。要具有抽丝剥茧从紊乱如麻中理清结节有力线条的能力,从纷扰信息中分析整理提取价值的蕴力,这至少有几个方面的现象: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淡定洒脱的心态,否则甩脱不掉忙碌的纠缠,如何能宁静思考,超脱世俗与平庸,提升思想价值呢?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度的,忙于事务就不可能谋划大局;思想的简朴性、哲学的轻易性、和一些微妙的常识,可以成就一个有格局、有境界的胸襟,境界与胸襟的坦荡,是架构所必须的;睿智的哲思,来源于对庞杂的简约,拨云去雾宁心静气的观察,至简至易,至繁至难;能够“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时至而行,得机而动。
生活和社会事务中也同样,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把简单事情复杂化,一定会伴随着混淆是非。狭隘一定追随奢欲、忙碌、混乱、计较与事务主义。短莫短于苟得,幽莫幽于贪鄙。恭俭谦约,自守远虑,淡泊固节,潜居抱道,成了修世的捷路。
伟大的托尔斯泰,胸怀天下,悲悯世界,住着公爵遗传的嫁妆“亚斯纳亚”庄园,享有伯爵的荣誉和厚禄。他却为自己过着贵族式的生活深感不安,对伯爵夫人囿于世俗偏见的自私、享乐、贪婪、奢侈感到痛苦不堪,“离开这个奢侈的家,抛弃这种我觉得是罪恶的可卑的生活方式,这些早就是我的责任。”经过长期的内心挣扎,83岁高龄时,秘密签署遗嘱,将所有著作权交给社会,悄然离家出走。
叔本华对这种人性及素养,进行过认真观察研究和论述。他说:人的需要分为三类,第一是天然的和迫切的需要,如温饱,比较容易得到满足;第二类是天然的,但却不是迫切的,如豪宅大房。安寝之所也就一床,要满足这一类需要就相对困难一些了;第三类需要既不是天然的,也不是迫切的,那就是对奢侈、排场、铺张和辉煌的追求。这些需要没有止境,要满足这些需要,是非常困难的。在拥有财富的问题上,要根据自身的素养和技能,作出合乎理智的愿望,界定一个限度,否则,达到这种愿望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人的满足不是由财富的数量决定的,而是由相对于愿望的限度决定的。每个人,根据自身的视野不同,追求的限度不会超出自身视野之外的东西。这一观点,反过来也验证了素养、架构、胸襟,与人所拥有的东西之间的匹配程度。同等限度与视线之内的事物,能够观察到不同的态度、欲望、幸福与失落。
人热爱金钱是自然的,甚至是不可避免的。任何其他物品只能满足一个需要,而金钱可以满足抽象中的普遍的多种需要。对于财富与金钱的获取方式、使用、处置,可以看到不同的人性及人生智慧。“我们应该把现有的财富视为能够抵御众多可能发生的不幸和灾祸的城墙,而并不是一纸任由我们寻欢作乐的许可证,或者不花天酒地就是对不起自己似的。”叔本华将金钱的获得与不同的态度处置,简略地分为三类,一是明星效应般的获得,凭借自己的某种天赋才能,从一文不名到霍然暴富。他们会认为自己的天赋是恒久不变的本金,随手把钱花掉。如果没有理智的把控和管理,会返回贫困。因为,他们的天赋终会有枯竭耗尽的时候,只能维持短暂的时间。第二类是依赖某种环境和某种风气获得的。这种环境和风气消失或发生变化时,钱财收入也随之变化与消失了。财来财去,便会大手大脚。第三类是专业技能人员,他们的专业技能或手艺才能不会轻易失去,也不会被帮工轻易替代,他们的技能及产品是大众需求的对象,因此,“掌握一门手艺,就是拿到了一个金饭碗。”第四类是继承财产的人。他们能认识到何为本金,何为利息。大多数会稳妥地维护本金,用利息收入的结余增厚财产的本金。通常会生活的充裕富足。第五类是商人,金钱是他们用汗水换来的,本金是他们的生财工具。他们总试图以最佳的方式运用金钱,增厚资本。懂得巧妙适宜地运用金钱。
通常,“那些经历过匮乏和贫穷的人,比较不那么害怕贫困,因此更加倾向于奢侈豪华。”包括利用某种天赋和机会从贫穷快速达到小康的人。出生并成长于良好家境的人,会更加着眼于未来,他们通常会有条不紊、小心谨慎、勤俭节约。“这一人性的特征可以解释为何出身贫穷的女子,比起为夫家带来丰厚嫁妆的富家女,通常更加挑剔、更加讲究和更加奢侈、挥霍,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富家出身的女子不仅仅带来了钱财。她们比起穷家女还有着一种更为热切的、得之于遗传的保护财产的愿望。”“《约翰逊的一生》持同样的观点:一个习惯于处理钱财的有钱女人,会小心翼翼的花钱。但一个在结婚后才首次获得支配金钱权利的女人,会在用钱的时候大胆妄为,她简直就是大肆挥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