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过的知识,看过的书,脑子记不住怎么办?你需要外接第二大脑!

2021-02-07  本文已影响0人  睿可在路上

文 | 睿可在路上

昨天我们知道了学习真的有方法和步骤!

具体学习方法有三步:

第一步:打开大脑

第二步:放入知识

第三步:提取使用

我们还了解了第一步打开大脑的方法:保持初心+三个知识过滤器

现在我们来一起学习第二步:放入知识

打开大脑后,就要放入知识了

知识从哪里来呢?

昨天我们讲知识过滤器时,有了解到好的知识从哪里来

没错,是就是从前人的经验中来学习

基本上,我们所遇到的99%的问题,前人们基本都已经遇到过

并且他们已经将他们的经验总结成了知识,变成了图书,课程

你只需要拿来学习即可

还有,我们自身的经验总结成规律也能形成知识供自己学习

不过,世界上的知识可以说是无穷无尽

但是我们的脑容量又实在有限

学过的,看过的知识点、概念

过一两个月,再回想,只能记个大概

需要用了,就得去翻箱倒柜的找书或笔记本,实在是太麻烦了

真想有一个过目不忘的大脑,看过的每一本,学到的每一个知识,记的每一条笔记

整齐的放在大脑中,需要时,一个关键词就能调用所有相关的知识

我们普通人实在无法做到过目不忘

但是现在的科技完全能帮我们做到外接第二个大脑

比如:印象笔记、有道云笔记等等,这些都能实现上面的功能

印象笔记可以把你看过的网页、微信文章都一键保存

能识别你的录音,照片文字、随时记录的文字

这些通通都能帮你保存起来

让你拥有过目不忘的能力

还可以多平台同步,随意修改,随时保存

当然,工具只是工具

想要变成个人图书馆还需要馆长你自己搭建

01  首先,你日常收集的这些内容是很零散的

不整理分类,再好的工具也只能让你的收藏变冷藏

所以,接下来我们需要把知识分类归档

以为印象笔记为例,它有笔记本可以分类,还有标签可以分类

但是有一位印象笔记大神欢喜说过:笔记本只做流程管理,标签才做具体分类

现在我自己就是这样处理的,根据自己学习的和领域:

笔记本用来收集——》粗处理——》加入自己的感想加工成知识卡片——》最后存档

笔记本组做流程管理

标签用来具体分类,参考的是国家图书编码方式:

标签分类

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了解具体的方法

这里就不展开详说了

说明一下:印象笔记没有给我任何广告费用,确实是自己用了不错再分享的

02  接着往下说:在你任何一个分类下超过20篇文档后,你可以试着把它们结构化

让它们点成线,线成面

就好比一辆豪车,买价为200多万

但是一场意外的车祸,直接让车子报废了

配件还是这些配件,但是价值完全不值200万了

为什么呢?是不是它们的组成结构发生了变化

所以知识组装非常有必要的

知识组装也有两个方法

方式一:根据MECE法则自己拆解、组装

比如学习中国历史

你可以按:时间线:夏商周秦...+空间线:中原、西域、草原、海洋...+主题:人文、商业、军事、后宫...

进行拆分,再组合,形成的结构化,然后再把知识填满

那么讲到中国任何一件事,你都可以从几个角度,以及他们彼此之间的影响和联系出发,综合分析这件事

方法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某些领域知识的结构化已经非常成熟了,

你可以直接拿来用。

最后,建立知识之间的连接

还记得我们学过的复利效应吗?

让新知识和旧知识连接的越多越深,

知识的增长就不是线性的,而是指数型的

因此,收集来的信息知识,你需要有个处理的过程,

这就是新旧知识连接的过程

整理你的收集箱时,需要对每条笔记做一次加工

写上你的理解,你的感悟,以及你的行动

知识之间有相关的笔记可以直接加入超连接

让知识流动起来

还要经常复盘总结、也要善用搜索

做到这里,你就做到了学习的第二步:放入知识!

收藏关注我吧!

明天我们再接着聊学习的第三步:提取例用

知识“没有用”,是因为你没“用”;

不是因为你“没用”,而是因为你没“用”!

我是超龄追梦二胎妈妈--睿可在路上。

欢迎关注、点赞、评论!

和我一起成长吧!

最坏也不过是大器晚成!

本文为【《认知红利》作者:谢春霖】免费课程《第十四课 人工智能在疯狂学习,你却在刷朋友圈...》课后笔记(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