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汉语
杨照是位有才情的台湾作家,他在一本书里讲到了汉赋,文字精炼,读来有醍醐灌顶之感。汉语天天挂在嘴上,却不知道,假如没有汉赋,哪来的汉语?秦国统一文字的政令,最后还是依靠汉赋,才变成铁板钉钉的现实。下面基本上全文照录,并未征得他的同意,这里先行谢过。
中国文学史讲到韵文文体演变时,固定的说法是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唐诗、宋词、元曲当然该读,但汉赋怎么读?在中国文字的扩张发展上,汉赋扮演了重要的历史角色。汉朝的人开始意识到外在世界与文字之间不对等的关系,很多事物现象找不到相应的字词来予以记录、传达,于是产生了巨大的冲动,要尽量扩充字词的范围,想办法让字词的记录能力赶上复杂外界的繁乱光景。然而也因为那样,汉赋带有强烈的“辞书”性格,尽量用上最多、最复杂的字,来炫耀、表现写赋的人如此博学。
汉赋其实是发明新文字的工具,尽管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文章,有其要描述、传达的内容。多用字、多用奇字僻字是汉赋的真实目的,至于字所形容描述的,不管是庄园或都会景观,反而是其次。描述一座园林,不是为了传递园林景观,也不是为了借园林景观表现什么样的人类情感,而是在这过程中,将园林中的事物一一命名。汉赋中有很多名词,一一指认眼前的东西,给它一个名字,也有很多形容词,发明新的词汇来分辨不同的色彩、形体、光泽、声响等,相对的动词就没那么多。汉赋很重要,绝对值得介绍、值得认识,却很难读,读了极端无趣。真要读汉赋,我们就只能一个字一个字认、一个字一个字解释,很难有阅读上的收获,像是在准备中小学生的语文竞赛。
读完以上的文字,是不是对汉语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哦,原来如此!阅读最美的经历,就是这一句感叹。
捎带说个成语,一视同仁。通常仁这个字,指的是上对下的偏好,颠倒过来,下对上叫作温良恭敬。上面宅心仁厚,下面恭恭敬敬,其乐融融,这是儒家的用法。有一天,某个绝顶聪明的人,发现了下面的不对劲,转脸嘿的一笑道,一视同仁,来来来!一视同仁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