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07孤雁于飞—徐霞客传(1)
孤雁于飞——
徐霞客传
文/浩荡白鸥
胜水桥1、
崇祯九年(1536)九月十九日深夜,在南直隶常州府江阴县金凤乡南旸岐村胜水桥边的一个小码头,借着明媚的月光,一条乌蓬小船悄无声息地出发了。橹声咿呀,打破了河水的宁静,在夜色中掠过河面,传出很远。小船渐行渐远,码头上的几盏马灯依然在忽明忽暗、忽上忽下的闪烁着,它告诉船上即将远行的人,送行的亲人们还没有离去。
船上的人安顿好随身携带的物品,在船家的安排下,找到各自的位子上,准备休息。两位船工毫无倦意,卖力地摇着船橹,聚精会神地履行着他们的职责。小船在宽阔的河面上书写着一个大大的“人”字,轻松平稳地向前划去。
船上的客人是徐霞客及他的好友、也是此行的同伴静闻和尚。经过一整天及这半宿的忙碌,大家都很疲惫。静闻一上船便进入了“禅境”——很快进入了梦乡。同行的仆人顾仆和王二,也在主人的示意下在船尾的一个角落里倦缩着睡着了。
徐霞客是船上最早打出鼾声的人,不过,他是装的。他不想久久地站在船头,让岸上的家人看到他的依依不舍。不错,他渴望远行,这是他的梦,是他孜孜以求的梦,但是,他并不是无情物。当他真的踏上了征途,他也有淡淡的感伤。只是,他不想让人看到他这种感伤。是的,既然已经做出了选择,为什么还要人为地加重这种离愁别绪?
白天的一幕又在霞客的脑海中重现。要远行了,杜若叔特意到家中为他饯行。亲朋好友把酒瀹茗,相谈甚欢。等到席终人散,已是午夜时分。霞客执意深夜登舟,义无反顾,按下了启程键。
可是,要走了,才知道还有事要做。人生苦短,时间啊,你怎么如此局促?要不,何必非得连夜出发呢?
本来,霞客已进入半梦半醒之间。大概河道拐了个弯,霞客的身体不自觉间左侧外旋,一下子完全清醒了。思前想后,再难入睡。看同行的人都睡着了,他索性披衣起身,坐到船头。看月色皎洁,河水依依,万籁俱寂,一叶扁舟在运河中悄然独行,霞客又陷入了沉思之中。
就在不久前的一天,徐霞客在洗浴的时候,无意间发现自己两鬓已经斑白。“常恐秋节至,焜花叶衰”,霞客骤然一惊,不知不觉间,老之将至。可是,自己多年来一直念念不忘的西南之行,还没有付诸实施。“再也不能拖了!”霞客心中坚定地告诫自己。是啊,每个人都有梦想,但是,也总会被世俗之物所羁绊。“世间事事自可乐,岂必局促为人鞿”,这只是理想的呼喊,真的落到实处,却是难上加难。“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圣人的教导不能不遵;子不教,父之过。子女的教育不能不管。子女长大了,还要有婚嫁,不安排好儿女的婚事,那也是不够称职。等到这一切都安排好了,时间也悄悄地溜走了,人也老了。很多人就在这样的周而复始的循环中消耗着岁月。霞客也不例外。所幸的是,他生在一个耕读之家,有一双知书达礼、善解人意的父母亲,让他得以在年轻的时候游览了许多名山大川。可惜,父亲早逝,母亲过完八十大寿不久,也离他而去。如今,两个儿子都已娶妻,长子徐屺喜得二子,霞客升级当了爷爷。“是时候该去做自己喜欢的事了!”
家人都知道霞客的宿愿,甚至早已习惯了他独来独往、说走就走的行事风格。可是,当霞客郑重地把家人召集到一起,宣布他的万里远征计划时,大家还是吃了一惊,进而一致反对。有人说,家里一大摊子事儿,他这个一家之主怎能撇下诺大的家业一走了之;有人说,他已经是五十岁的人了,不应该再去吃那份苦。再说,他的身体恐怕也承受不了;有人说,现在国家形势很乱,北方的皇太极已经称帝,建立了与大明分庭抗礼的大清国,兵荒马乱的,实在不安全。特别是他的妻子罗氏、妾室金氏更是舍不得他离开,说话间泪水盈盈,泣不成声。然而,没有人比他们更了解老爷的性格,知道多说无益,便只擦干眼泪忙着张罗为霞客准备行囊。家里的仆人、长工似乎比平时更懂事,大家不言不语,认真地做着各自分内的事儿。一些懂事的佃户闻讯也带着各式各样的礼物,来看望霞客,一边把礼物递上,一边讨好地说着些路上保重的话,让人听着觉得很温暖,似乎他们已不是佃户与主人的关系,而是相知多年的朋友。
要走那天晚上,家里特意准备了丰盛的宴席,备了上好的绍兴女儿红。静闻不喝酒,兀自吃着他的素食,反正,这次与霞客同行,一路上少不了要与霞客分享旅行的快乐。此时,不妨只做吃客,且听他们天南海北、侃侃而谈;霞客与杜若叔谈论着即将付之实践的西南行,想象着一路上的美丽风光、奇闻异事,时而开怀畅饮,欢声笑语在徐家大院里一直持续到深夜。
霞客执意要连夜出行,他害怕第二天家人又生留恋,再加拦阻。另外,他还想明天一早赶到无锡县。还有不少朋友在那里,毕竟这是一次长途旅行,此地一别,恐怕要等数年才能再见面。路途遥远,飞鸿不便,少不了要告个别。
好在江南水乡,水网密集,水面平稳,水运极为便利。船家熟悉水路,习惯夜行,加上社会治安良好,所以,家人不再拦阻,任凭霞客一行,连夜乘醉发舟。
本来,往西南游可以走长江水陆,但是,许多好友或在无锡县,或在苏州府,加上还有些旅行必备的器具及一些准备送人的特产需要采办,霞客因此在出行路线上拐了个弯:从江阴向东南方向的无锡县行船,准备从苏州往南奔余杭,再折往西南方向,真正开始西南游。
从江阴到无锡陆路不过五六十里,水路大致相当,所以天还没亮,霞客乘坐的小船便已到了无锡。船家停船靠岸,等待天明。天刚破晓,霞客便派随行的仆人王二上岸去通知王孝先他来拜访的消息,自己则去找王受时。不巧,王受时外出不在家。于是,霞客又去探访好友王忠纫。王忠仞看到老朋友来了,欣喜若狂,忙着分咐家人,准备酒菜,一大早上就开始喝上了,一直饮到中午时分。这时候,王孝先得到消息,也赶到了王忠仞家。外出的王受时也闻讯而来,他执意邀请霞客至其家中,重新开宴。霞客已经喝得醉意醺醺,但拗不过王受时盛情,结果在王受时家中,又喝了不少。直到深夜,方回到舟中休息。
按照礼节,二十一日,霞客专程去回拜了王孝先。小酌之后,回到船上,继续南行。傍晚,路过苏州虎丘山,泊舟半塘。
虎丘山是苏州北郊一座小山,山不高,不过一二百米的样子。可正应了那句话,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此山虽然没有什么仙,名气却极大。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曾做过这样的广告语,说不到虎丘,就不算来过苏州。就这一句话,给虎丘山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财源。虎丘之所以有这样大的名气,主要因为它是春秋时吴国的行政中心。相传吴王阖闾曾在山上建有望海楼,死后,他葬于虎丘。山上有一处景点叫“剑池”,即是阖闾的埋葬地,也是他埋三千名剑殉葬之处。
这座山还与另外一位历史名人有关,那就是孙子兵法的创建人孙武,山上有纪念孙武的亭子。此外,这座山上还有一著名的标志性建筑——虎丘塔。从穿越苏州市中心的京杭大运河上便可以看见这座雄踞虎丘山上的塔。此塔建于北宋开国的前一年,即公元959年。塔高54米,七级八面砖塔。霞客早年曾捷足先登,多次造访虎丘。这次出行,在大运河岸边的小舟之中,远远地望见虎丘塔,心中为家乡的厚重历史文化而骄傲。他在想,在伟大祖国的广博大地上,该有多少优秀的文化等等人们去发掘、发现、传播?有多少圣山圣水在默默地注视着喧嚣的尘世?而此行,自己不正是要做这样一位发掘者、发现者、传播者和见证者吗?想到此处,霞客心潮澎湃。虎丘,别了,等我回来,一定会再来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