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历史中读到的
接着上次的:
我们看历史,就像父母看我们
未成年人就是成年人的历史
几乎每一代人都会感慨“一代不如一代”,几乎每一代人也都会吐槽“他们太顽固落后甚至腐朽”
我们几乎都非常自信自己能够活出不一样的人生,写出不一样的历史。但遗憾的是,当我们翻阅的时候,没有发现丝毫的不同。
我们每个人都在历史中扮演固定的角色,从古至今,也许没有变过。你可以把当前的所有事物都和过去一一对应,虽然有一些名字或者称呼变了,比如过去叫“爹”,现在叫“爸”,比如过去叫“黄包车夫”,现在叫“出租车司机”.....还有制度、文化、阶级等等,你都可以找到对应。
哲学里或许把这叫做“螺旋上升”,但这种叫法是毫无意义的。就像我对你说“其实啊,相对于古代那些穷苦吃不起饭的农民,你幸福多了!所以啊,快乐起来吧!”。你会觉得我这番安慰有意义吗?显然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历史没有把情绪和感觉考量进去,我们周围的环境的确在变化,但是我们的情绪和感觉是守恒的,这就如同你对一个瞎子在讲世界的风景。
为何说轮回,为何说循环,你也许看不到,但已经深陷其中。
”迷信“看起来像一个比较封建主义的词,它应该埋在尘埃里,而不是在如今的科学世界里横行。但事实上,“迷信”一直都在,我们总嘲笑“古人迷信跳大神”“迷信什么巫术”。但请看看我们自己的今天,“成功学”“成功人士”“羊皮卷”等等,你真的以为你所信奉的比古人高明吗?
100年前,顾拜旦说“人们总是过分夸大正确思想而误入歧途”。仔细想想,不陌生吧,从“东方红太阳升”到今天“马云语录”,有什么变化吗?我们不过是把手中的红色小本本换了换,重新敬仰罢了!
所以“迷信”的含义不是算卦、不是跳大神,而且“过分相信”。它存在于过去、存在于现在、也存在于未来。也许有人会说“我们在进步啊,科学在发展,将来等科学普及了,就不会有迷信了”。不好意思,迷信和科学知识的多少没有任何关系,迷信是人性,说句简单的颠覆性的话:对科学的追求本身就是一种迷信。也就是说,我们在用“迷信”的方式去解决“迷信”,这本身就是一条死路!
我们迷信过牛顿,迷信过爱因斯坦,现在未来,我们不会断绝,迷信真理。
正如我对“正能量”的警惕和反驳,整个社会过分夸大了“正能量”的作用了。请问一下,这个词已经出现了5年以上了,请问对社会有什么贡献吗?比之前进步了吗?丝毫没有!这种号召违背人性,思路清奇,情绪是你想正就正的吗?只要有白天和黑夜,就会有“正能量”“负能量”,怎么着,晚上就不正常生活了吗?
而这种号召本身就是“负能量”,就比如你原本要放屁,但是别人告诉你公众场合不行,那你憋回去,然后成为身体内的邪气,成为了疾病的一部分,而疾病带来的新的不良情绪依然会危害身边的人。
能量守恒,放在精神领域一样行得通。请问你赶走的”负能量“哪里去了,凭空消失吗?这就像环保一样,一直是个悖论。的确,你切换能源方式,比如用石油代替煤,最后会发现依然污染环境,只不过换了一种方式而已。“太阳能”或许真的“清洁”,但这个研发过程中消耗了多少,研发利用中消耗多少,它的其他副影响呢?我们不能只看直接影响,电动车的确是用电的,但正是因为电的便捷性,导致大量的电动车产生,塑料、旧电池、消耗的电量等等,和原来比又好了多少呢?
举个例子:现在汽车都烧石油,假设石油价格贵,很多人用不起,所以汽车量非常少。但如果你发明太阳能,成本很低很低而且方便充电。那么会增加指数级的汽车产量,而这些大量汽车背后是更多更多其他资源的消耗,比如铁矿和塑料的生产,他们的污染呢?
所以,你是拆了东墙补西墙,历史上这种事不在少数。
很多事情,你可以去做,但不要冠以“名义”甚至“主义”,因为最终历史会证明,那是道德绑架,就像我们今天证明“共产主义”“为了全人类的解放奋斗”,这些都是屁话。
《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