蜉蝣小记

2018-04-23  本文已影响0人  栎筠

昨日傍晚,天色阴沉,空气潮湿,一场暴雨正在酝酿。

我们把鸡赶进鸡圈,趁着仅剩的一点暮光,在院子里透气。

这时候,看见成群结队的蜉蝣从树枝间弥漫开来。

这种景象在去年已经见过一次。那时也住在这个院子里,傍晚散步回来时,突然看见满眼都是这种不知名的小飞虫。它整个身体黄褐色,有两对透明的椭圆形长翅膀,身体有点像细长的蝴蝶。它们似乎不那么擅长飞行,飞得踉踉跄跄的,好像摸不清方向,时不时就撞上什么东西 或者一头栽到地上,然后又奋力振翅想要再次飞起来。

它们的数量如此之多,肉眼可见的天空几乎全被它们挡住了,好像是被什么神奇的力量变化出来似的。因为大约十分钟之前还没有任何痕迹,并且这越来越多越来越密的虫仿佛在成倍的被复制。

对于虫子天生无法亲近的我头皮发麻,心生恐惧。好在这些虫子只顾着往半空中飞,好歹给我们留出一条可以通行的路。

回到家一看,家中灯光未灭,这些虫子密密麻麻的聚集在门窗上,从缝隙里钻进去,屋内满是飞舞的虫子,这简直是乡村生活最糟糕的一次体验。

今年再见这种景象,已经没有了害怕,反而产生好奇,关灯,关紧门窗,到带着孩子们站在院子里观看这一奇景。

这么多数量的虫子是怎么瞬间被制造的呢?我们循着最密集的地方看去。最开始是养鸡的土坡那儿,从土里的小洞里,一只接一只的飞出来。数十个洞口,大约一秒钟可以飞出数十只。一只胖胖的青蛙跳了过来,坐在洞口 慢悠悠地享用晚餐。它只需要把舌头伸到洞口,就会有美餐自动送上来。不一会儿它就吃饱了,慢悠悠地跳走了。孩子们因这只青蛙笑弯了腰,同时也惊叹着:“原来它们是从土里出来的!”可是,那么小的洞,怎么容下千万只小飞虫呢?

此时,屋后的树林,屋前的菜地里也成片的飞出来,我们凑上前去仔细观察,发现土壤里面的小洞里,全是白色的虫卵,它们从最外面那一批开始,在接触空气的那一瞬间孵化成飞虫,一旦变成虫就马上努力挣开翅膀向上飞,后面的虫卵也绵绵不断的继续孵化。我想如果不立即向上飞 ,它们一定会挤成一团,翅膀缠绕在一起。孵化的时间大约持续半小时,土里不再有新的蜉蝣出来,空中的蜉蝣不断扩散,往更高空飞去,它们要在大雨来临之前完成交配,然后被大雨冲下地面,化为泥土,它们的卵被雨水冲入泥土之下,蛰伏着,等待着,或许一年,或许二三年,等待这样的暮春时节的一个傍晚,合适的温度和湿度,鸡已进窝,大雨未至,这短短的半小时里面,完成它们的出生,成长,交配,死亡。而且是以如此轰轰烈烈浩浩荡荡的方式,尽情的享受它们如此短暂的生命。

昨夜下了整夜的暴雨,早晨起来,地上丝毫没有蜉蝣的踪迹。好像它们从来就没有出现过似的。若不是亲眼所见,谁会知道,世界上有这样一种为了死亡而出生的小飞虫呢?大自然就是如此的神奇,没有哪一个生命是无缘无故的存在。

古人对蜉蝣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的诗歌,大概也是因为被这一短暂的生命演化过程所震撼吧!回归乡村三年,我才慢慢与自然融合,放下分别心,才体会到,为什么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诗经中有一首先秦时的诗歌,蜉蝣: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心之忧矣,于我归处。

蜉蝣之翼,采采衣服。

心之忧矣,于我归息。

蜉蝣掘阅,麻衣如雪。

心之忧矣,于我归说。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