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
刚看到一篇公众号文章,是一个一直关注的公号,她每天都会更新,周末不更新也会提前通知大家。她的更文时间比较晚,晚到一般都在11点左右,或者12点之前。于我这个夜猫子来讲,即使半睁着眼也会打开刷两眼,偶尔赶巧也去抢个抢不上的沙发留个言。

她发文说最近状态不好,要休息一段时间,由工作日更新变成不定时更新。虽然没有见过她,不知道她长什么样子,不知道她在哪个城市,不知道她的工作,等等。但是看到这个消息,还是有种莫名的惆怅感袭来。如她所说,人与人之间,的确存在着某种能量的链接,即使隔着屏幕。

就像我现在的成长,除了感谢我自己,我所处的环境,我的老师同学们外,我就会特别感谢丛,一个外表不帅,但灵魂很有趣的人。他的每一本书我都有,每一本我都在喜马拉雅上分享过,虽然个别还没有读完,他的线上课我会买,会一遍遍听,我会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他一定知道有很多人喜欢他,但他一定不知道其中包含我这个姑娘。我想至少在我有机会上他的线下课之前,他是不会知道的。但是,那又怎样呢?他真的影响了我很多,甚至我都觉得是莫名的缘分。因为在我系统接触心理学之前,我就为了如何谈好恋爱,买过他的书。呵呵哒,除了缘分,那就只能怪他太会起书名了。

再说回我自己,我不也是个这样的人嘛。从2018年9月份学了执行师一阶段开始,在喜马拉雅上开始分享有声书,一开始更多的是为自己,方便自己回听,后来发现分享出去,可以让更多人听到。而且大家反馈都很好,甚至有个阶段影响了很多人,开始喜马拉雅读书。后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忙,坚持下来的人不多。但是我一直在坚持。不,不能说是坚持,因为坚持听着需要很费劲、很努力,但事实上我很享受。

虽然我的声音并不完美,依然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是我真的已经很知足。而且收获到了,截止目前2471个粉丝的关注,累计达12.3万的播放量。这些是我看不见的听众,是我无形中温暖过的人。就像最近有个家长来报名孩子寒假班,跟我说经常听我喜马拉雅,很喜欢我的声音,当时的我还很吃惊很羞涩,感受到了被默默关注着的幸福。一种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感觉,我本没有想着影响谁,但只是盛开好自己,无形中已经芳香到了更多人。

我想,这也是心理学这个行业带给我的使命与价值吧。其实今天本来想写写寒假班的孩子们,因为短短2天时间,她们很让我受感触。但是看了一晚上直播,再加上那篇文章,让我不由写下了这些,我想这就是我的使命对我的再次召唤吧!内在一直是有那个声音的,那个声音就是让中国孩子更幸福!

写到这,我的眼睛红了,我看到了灵岩寺的那尊弥勒佛,我看到了泰山之巅喊使命的我,俩行热泪留下。是啊,我是带着天赋和使命来到这个人世间的,我可以做到更多,影响更多人,让更多人的人生发生变化,一个人点燃一个人,一群人点燃一群人,我们每个人都是可以发生变化,且会越来越好的。

今天是科比去世一周年。今天很忙,但偶然间刷朋友圈还是看到有人在悼念他。是啊,正如那句话说的:有的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却还活着。科比属于后者,我,也想做后者。以后的以后,别人在谈起亲子教育时,也会谈到一个叫王秀梅的亲子专家,我想,一定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