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牌大厦——前言
前言
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大批金融机构倒闭,数以百万计的家庭失去了住宅,退休金和储蓄被席卷一空,无数人深受其害,大批劳动力失业。危机迅速扩散,冲击全球。为了应对危机,以美国为首的许多国家放松银根,扩张开支,刺激经济。至今,全球经济迟迟没有复苏,增加就业效果差强人意,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日益高涨,贫富差距迅速扩大。经过危机,少数人迅速暴富,绝大多数人则成为危机的受害者,他们对现状愤慨,对未来迷惘。
危机的过程是很清楚的。政府鼓励“居者有其屋”,放松金融管制,使许多低收入家庭获得贷款,这些家庭最终无力偿还贷款,导致金融危机。
责任的归属是有争议的,主要有两派:一派认为美联储等各种机构监管不力,对金融机构各种违规金融行为视而不见,听之任之,犯下了巨大的错误。另一派则认为政府鼓励“居者有其屋”的住房发展计划,促成了房地产泡沫。两派争论的焦点是谁使这些无法偿还贷款的穷人拥有获得贷款的机会,谁应该承担主要责任,金融机构还是美国政府。两派的观点最终的落脚点是政府应该怎么做——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管制,还是少插手经济。两种解释对应两种解决方案,分别对应官僚和资产阶级的利益。
两派都回避了一些关键问题:为什么在世界第一强国,会有很多家庭无力购买住房?为什么他们需要申请住房抵押贷款才能拥有立锥之地?为什么他们的收入无力偿还贷款?
这些问题似乎是不言自明的公理,不值一提的,但各种解释却又是似是而非的:有人说:世界本来就会有穷人和富人。有人说:贫富差距大穷人才会努力工作。有人说:穷人本来就不应该有自己的住房。
彰往考来,正确认识危机是解决危机的第一步。任何回避这些关键性问题的解释都是不完善的。只要认识了这些关键性的问题,责任归属只是枝节。
这次危机与老式的危机没有实质性的区别,不过是债务和债权集中湮灭行为。大量企业或个人陷入债务之中难以自拔,必然对应少数企业或个人拥有大量的债权。金融机构夹在中间,既有债务也有债权。当大量企业或个人无力偿还这些债务,金融机构自有资产亦无力承担损失时,危机就爆发了。大量债务和债权在短时间内湮灭,一家银行的负债可能是另一家银行的资产,一家银行倒掉,可能会拖累另一家。由于金融全球化,危机通过错综复杂的金融网络,迅速向世界范围扩散。整个金融大厦轰然倒下。
金融机构把债务和债权关系社会化了。张三欠李四的钱,李四拥有张三的欠条,彼此的关系是很清楚的。金融机构出现以后,这种关系模糊不清了。但可以肯定的是,有人陷入债务危机,必然有人拥有大量债权。债务和债权的对应关系是不会改变的。
每次繁荣之后,曲终人散,大家结算,只要现金,总会有人陷入债务之中。因为总会有人盈利。有人盈利必然有人陷入债务危机。除非投资高潮之后,全社会消费水平提高,否则全面扭亏,永远是不可能的。危机期间,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变得不再可靠,这些资产可能是贷款,可能是商品存货,也可能是证券。债权变得不可靠,债务却无法抵赖,以债权为基础的各种资产可能在一夜间贬值,无法收回,甚至根本无法出售,变得一文不值。债务却无法抵赖,负债一旦超过所有者权益,企业就将破产。
因为贷款涉及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发放贷款的商业银行很难逃脱金融危机。充当金融掮客的投资银行本来不必持有这些债权,危机期间也不必承担风险。不要把不良贷款放在自己的资产负债表上,高杠杆的金融企业,尤其不应该这样。尽管这样利润很高,却经不起任何风吹草动。
次贷危机之前,为了获得超额利润,雷曼兄弟等投行牢牢抓住债权(住房抵押债券)不放手。当这些债权失效时,投行就不得不承担相应的债务。这就是这次危机中,五大投行只有两家幸存的原因。。
市场经济之中,财富总是不断汇聚。少数人控制稀缺资源,就能把所有其它人榨干净。在这样的金字塔形的社会结构中,多数人注定难以改变长期贫困的经济地位。近几十年来,绝大多数美国人的实际收入水平停滞不前,贫富差距不断扩大。那些在危机中失去住房的美国家庭不是不需要住房,而是无力购买住房。住房抵押贷款给了他们购买他们本无力支付的住房的机会,最终他们透支未来收入也无力偿还贷款。
社会化大生产需要社会化的市场,私人占有各种稀缺资源导致贫富差距不断扩大,造成有效需求不足。这种情况下,经济要么长期低迷,要么在短暂的繁荣之后积累大量的债权和债务,然后发生剧烈的危机。危机是暴烈的清算过程,债务的湮灭伴随财产的转移。
贫富差距巨大的社会,只要出现繁荣就必然出现危机。住房抵押贷款债权是一种金融创新,销售者不必承担责任,购买者并不知道风险。于是,所有金融机构一拥而上。如同所有的自由竞争的投资高潮,虽然带来了短暂的繁荣,繁荣过后则是猛烈的崩溃和长期的萧条。
任何不触及分配制度的刺激政策,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矛盾,无非是饮鸩止渴。靠政府增加开支创造的繁荣,最终也同样会遭遇危机。既然有人在不断发财,那么总会有人陷入债务之中,政府也不例外。如果政府使用印钞机,牺牲币值解决债务,就必然推动通胀和资产泡沫。最终,政府难免陷入两难的困境中。
美国政府长期推行低利率政策,放松金融管制,推行居者有其屋计划是一种变相的刺激政策,造就了2001年后长达5、6年的繁荣。次贷危机则是刺激政策的必然结果,是繁荣之后的必然经历的结算过程。
这就是本书对危机和刺激政策的解释。
阅读本书的读者要放弃“自由市场万能”的信条,牢记市场是强者恒强的丛林,是资本的舞台。自由市场主导的社会是由金钱统治的金字塔式的社会。多数处于中下层的劳动者和中小资本,注定是金钱的奴隶。上帝关上一扇门,他们也无力推开另一扇窗。
阅读拙作《卢瑟经济学》对阅读本书有很大帮助,熟悉资产负债表和银行贷款业务对阅读本书亦有很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