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第一天

初到曲阜,人生地不熟。
也不知哪家早点好吃,于是看美团上食客评价。
最后,选定了一家叫“包子客”的专业做早点的店铺,点了包子油条与红豆薏米粥。
外卖骑手很快就送了来。拿到我的手里时,还热乎乎的。
当我开门时,那个外卖骑手叫我老师。我很惊讶,他难道也知道,我在写文章吗?
后来,问了一个朋友,才知道,这是当地人惯常叫法。
呵呵,我总是会想太多。

吃过之后,我就溜达着去三孔景区。
我问了路边,一个骑摩托的美女,那时候,她正好停了下来。她说,直走左转,就会到孔庙。
原来,我所在的地方,就已经属于三孔景区地盘了。
那条街和中国任何城市可能都一样。临街商铺也多,什么药店,理发店,小商店,足浴店甚至是曲阜某个单位。
有一家似乎是修理铺,名叫“大成修理”。看到这个名字,我笑了。
这个名字太有曲阜特色了。
孔庙最主要的建筑是“大成殿”。一个人,把自己的修理铺敢叫“大成”,这个人不是太胆大就是太有野心了。
在我们敦煌,街道两边的景观树是槐树。这边则不同,全部是高大的梧桐树。
这难道是曲阜市树吗?不是!


曲阜的市树是桧柏,也叫圆柏。
在孔庙有一棵古树,挺拔高耸,冠盖如云。高十余米,至今有两千多年历史。堪称奇迹。
旁边的石牌上写着五个红字:先师手植桧。
据说,是孔子亲手所种植。
让人叹为观止。
当我走到那条路的尽头,有一个丁字路口。一边可去孔府,一边可去孔林。
自然,我先要去孔府看看。
那路,两边都是青石高墙。路两边所种植的树木为银杏树。
记得,北大校园内有银杏树。
可,在实际生活中,我还真没有见过。这是第一次见。看着郁郁葱葱的银杏,还颇感慨。假如,深秋来,金黄一片,那就更美了。

就这样,一边走,一边看。
路边,停着几辆那种载客的三轮车。像黄包车似的。
这地方,竟然还有这种车,我有点疑惑不解。在我们敦煌九十年代时,曾经满城也跑着这种车。
后来,因为安全问题,被取消了。
正这样想的时候,一个男子过来把我拦住了。
热情地说,你是来曲阜旅游的吧,孔府,孔林,距离太远,我拉您去。三个地方,不多,只收60元。
我拒绝了。
那个人又追了上来,说,到曲阜来,和别的地方不一样,是文化旅游。
这边过去,是看孔府,您应该先看弟子,再看师傅之类。
接着,他又掏出了他的工作证,还有退伍证之类,让我看。
似乎,在起劲证明他是一个好人。
或许,是我心太软也可能被缠不过,我答应了,坐他的三轮车。
后来,我才知道,自己被“忽悠”了。
在孔子的老家,我忘记了孔子的忠告:“巧言令色鲜矣仁”,忘记了凡事要“三思而后行”。
就这样,我这个所谓的知识分子,被一个蹬三轮的车夫,结结实实上了一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