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戒学堂】读《清欢》偷得浮生半日闲
难得在一个工作日下午请了假。办完手头的事,突然闲了下来,却有了一点无所适从的感觉。只因身体空闲下来,心却没有放空下来,仍在挂心工作的事。
人说:偷得浮生半日闲,然而真的有了这“偷”来的半日,心里却难有闲适的感觉。
【无戒学堂】读《清欢》偷得浮生半日闲为什么心闲不下来?公司的事永远也做不完,挂心又能如何。是因为心态浮躁了,参加工作后,我被社会化,甚至被体制化了,在本该工作的时间空闲下来就觉得极其的不适。
让我想起电影《肖生克的救赎》,摩根饰演的老囚犯,待在监狱中超过30年,已经被监狱的规则制度化了,失去了自由的意志,当获得自由时反而感到的是手足无措,对陌生的生活感到恐惧,何其讽刺,何其可怜,又何其可悲。
获得想要的自由欢愉,最大的敌人不是金钱,不是社会认同感,而是自我的限制和心境的浮躁。
压下烦躁的心情,我翻起以前看的书。随手打开林清玄的《心得菩提》,熟悉的感觉又涌现,安宁的文字一个个躺在纸上,优美如旧。
大概是十多年前,从语文老师口中知晓了林清玄的散文,那时我也是个小小文学爱好者,喜欢唯美的文字和纯真的情感。那时读散文的目的非常单纯,只是为了获得阅读的享受,却间接的影响了自己的审美倾向。
而今从新翻起《心的菩提》,阅读的享受还在,但多了一份审视文章思想的眼光,和一种对比学习的心态。
作者说《心的菩提》是他的感悟处在“镜花水月”的时期写的文章,这个阶段的思想透着满满的佛性,写寺院、写晨钟暮鼓、写清欢、写禅意,用佛性的目光去审视生活,品谈生活。
很喜欢其中一篇散文《清欢》,先用苏轼的词引出“清欢”的含义——“清淡的欢愉”,然后将诗人们表达悲欢情绪的诗词拿来做一番对比,衬托出“清欢”境界的高雅。
既然境界是高的,那么达到清欢的境界就很难,寻找清欢的体验也一天天变得困难。
林清玄讲述自己的清欢往事,和朋友逛寺庙:“顺手拈下一朵熟透的朱槿花,吸着花朵底部的花露······心里遂有一种春天才会有的欢愉。”
【无戒学堂】读《清欢》偷得浮生半日闲这美妙的清欢,后来却被旅游贩卖的吵杂和乌烟瘴气覆盖了。作者用诗感慨:惆怅东南一枝雪,人生看得几清明!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城市现代化后冲击了清欢,利欲熏心后再难找到清欢的惆怅之情。
文章结尾林先生写苏轼的境界,呼应开篇的“清欢”高雅的立意。苏轼从俗世中感悟出清欢,被赞为第一流人物:在清欢中能体会人间有味,在尘世间,也能找到清欢的滋味的人物。
我也写过“人间有味是清欢”,相比之下,我的清欢像是佛系的生活态度,与林清玄先生的佛性的清欢,不可相提并论。
我立意的是家常菜的清淡欢愉,只得了一个表象,林先生立意是尘世间的清淡欢愉,立意的空间格局瞬间广阔了太多。
我写的清欢心情是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欢愉,林先生写的心情是城市化后清欢难觅的惆怅,从惆怅中又转到珍惜少有的清欢,林先生的心情落地点,透着深谙人生之道的智慧。
我虽今天偷得浮生半日,但却寻不到清欢,为何?因为在尘世间体悟和历练还太少,内心的物欲还未消减,自然无法心平气和。
而这一下午,感受林先生的禅意境界,体会苏轼的第一流人物的境界,也算是偷得浮生半日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