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日记(21)什么样的课是一节好课?
亲爱的老师:您好!
前海小学好课堂暨百花奖预赛悄然落幕,各学科脱颖而出的选手在积极努力地备战片区复赛。祝贺各位拟参加复赛的老师,预祝大家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满意的成绩。
什么样的课算一节好课?有人说一节好课的教学目标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旨;教学内容要体现科学性、社会性、人文性的文化融合;教学策略以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主。有人说一节好课要体现四有:有知识、有方法、有生活、有境界。
近来重温黄克剑先生的《保卫童年》,他认为教育应该回归到诸多价值之生命主体——人,必致要求教育过程的生命化而非知识化。教育的生命化则意味着教育过程中始终以润泽生命为主旨,而非照本宣科。
基于教育的生命化而非知识化认识,我认为一节好课的核心表征是要能吸引学生:吸引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情感,吸引学生的思维。有吸引力的课堂会让学生全神贯注,全情投入,让学生的生命在场,让学习真正发生,让思维情感都得到恣意发展。
吸引力从何而来?
首先教师要沉潜到儿童最原初的认知及生命状态,站在离儿童最近的地方与儿童的天性合作,用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激发儿童的求知欲,以兴趣引导师生共同经历一段求知的旅程,趋向成熟的智识。
其次教师要能以全然放松的生命状态创造情境吸引儿童的情感,以真切的生命状态深深地影响着学生真实地学、真实地问、真实地思。这是每个教师最想追求的课堂生命样态,完全自由而放松地和学生沉浸在学习的世界里,感受学习带来思维的发展,情感的升华。
第三,在课堂上尽量给学生创造体验式学习。如阅读内容的表演,生活场景的再现……我们期望的给予学生的经验都不能代替学生自己的体验。有些路一定得自己去探索,才能更明晰方向,尤其是带着生命的热度去体验,方能扎根大脑内核,触动灵魂深处。
如何从教育的知识化走向教育的生命化?知识化教育把人淹没在种种程式化的知识中,生命化教育则把知识归结于创造性的智慧,把智慧归结于时时处在价值抉择中的人的灵动的生命。这里,个性化的创思,立命的生长点的萌生都是教育的要旨所在,与此相应的施教方式则在于切近个体心灵的诱导。
在时光隧道里,沿着黄克剑先生的智慧启迪,欣然走在生命化教育探索的路途,祈望在每一个日常的教育现场,携手同仁不断思考耕耘高质量的课堂。
春华
2019年10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