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的科研感悟和生活沉淀

一名准博士生谈金融学考博二三事

2019-08-11  本文已影响0人  白熊读书

19年考博的任务顺利完成,借此机会,我想跟大家聊一聊我对于金融学考博的一些思考。我的观点不一定都正确,因此如果有争议的地方,十分欢迎大家通过评论和私信与我交流。

首先,我先介绍一下个人情况(一脸普通)。

我本硕均为应用数学专业,毕业于某某985、211高校。本科期间辅修过金融学双学位,硕士期间主要学习金融数学方向。由于个人的兴趣爱好和未来职业规划,于是选择转专业至金融学攻读博士学位。

下面,我结合自身情况,聊聊金融学考博的事情。

其实很多硕士小伙伴都在面临着工作还是读博的选择。如果要问工作和读博哪个好?我认为这个问题少有人说得清。其实我们只是在这个时刻,不得不做出一些选择而已。因此,在这里,我不想谈工作与读博的利弊,只谈:如果想要选择读博这条路,我们要做些什么?

首先,我们在观念上要做出一些改进。

其实大概从10年多前开始,经济/金融就已经成为了大热门专业。学生们争相往经济类专业报考,梦想自己以后能变成多金大佬。这其中有一个误会,就是人们往往认为学金融就一定会赚钱。但其实课本中的知识,最多只能让我们比其他人更了解钱,而并不会让我们变得更有钱。现实是,只有极少数人能够在这一行业混得如鱼得水,而绝大多数人只能在行业边缘喝喝汤。而我认为,这极少数人,一定是在某一领域,力求做到极致的人。因此,我们读书,要摆脱一些功利心,多一些科研心。我们要以追求钻研的极致作为人生的第一目标。而在追求极致的过程中,以实现个人的财务自由为第二目标。

有一个我们都了解的现实情况,那就是在这个世界上,总是少数人占有着多数的资源。也有些人会用二八定律来形容这一现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抛开出身和机遇的影响,基本上可以归因于,这20%的人比其余80%的人要更努力。他们的精神力不同,对尽力的定义也不同,自然获得的资源不同。有些人做事的态度是只争第一,有些人的态度是差不多就行,那他们的结局自然不同。

因此,在我看来,最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勤奋。勤奋这件事与学历无关,与他人无关,是自己与自己的战斗。对于怎样才算是勤奋,我认为要注意以下三条:(1)学习、工作,是否比别人上心?(2)涉及到自己擅长的专业领域,是否只求极致?(3)在谈运气前,是否有追求过一万小时的高效学习时间?我认为勤奋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态度,更是一种生活态度,而这种态度会影响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认为,一个人能否成事,不是取决于他的学历,而是取决于他的专业能力。很多人会因为自己没有名校的学历而自怨自艾,认为没有名校学历无法在金融业立足,感叹自己已没有机会施展拳脚。我认为这种想法是十分悲观的。我只能说,高考或者考研、考博,确实是我们人生中十分重要的阶段,但他们都无法决定我们人生的质量。瑞达利欧在《原则》一书中提到,“我们生活的质量取决于我们所做选择的质量。我们大概会做出百万次选择,最终的结果的累加构成了我们的人生”。我很相信这一观点,而我们真正要做的就是,直面残酷的现实,尽力做出最好的选择,并承担选择的结果

《孟子》讲道:“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不要抱怨自己没有好的机会,或者运气不好。当做事不成功时,我们要首先反省自身,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这远比把失利的原因推给别人要更有助于我们进步。然后,“尽人事,听天命”。

只要保持好的心态,坚持追求钻研的极致,坚持勤奋,我们总能在自己的擅长领域内,做出一番成绩。(我一脸坚信)

另一方面,在选择读博这条路上,一定要有科研的兴趣,并且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这一点无论对于什么专业的学生,都是一样的。如果单纯追求博士的名头,而自身又不具备与该名头相符的钻研精神或硬实力,那么他读博期间的时光一定会十分让人头秃。

而关于科研兴趣的培养,其实很简单的方法,就是主动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即可。这个领域的选择可以与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相关,从而通过博士期间的学习和研究,将自己培养成某一领域的专业人才。

其实到读博这一阶段,如何才能在人群中脱颖而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所研究的小领域内做到绝对的专业。也就是说,在某一点处,你要比你的导师更了解、更专业才行。我认为读博不需要在各种方向上都有所长,而只需对各个方向有所了解,而对于专攻领域,一定要追求极致。(我个人目前以此为目标)

以上便是我对于金融学考博、读博的一些想法,希望可以与大家多多交流。后续我可能还会分享一些考博的经验教训,希望能帮到未来准备考博的学弟学妹们。谢谢大家。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