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卷有益

2020-06-11  本文已影响0人  猴谷子

很久没有读书,觉得心境不至,虽读,不能察其要领。

也不是困境的时候,需要硬着头皮啃骨头。

间隔几个月,《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翻开两页:

“良知即是《易》,其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

告诉我们什么呢?

我们平常以为“道”是一个整体,不可撼动。似乎自己再如何翻天覆地的挣扎,也只是孙猴子在五指山下徒留几处尿泽而已。怎么办呢?这整体如宇宙,如未知,模糊不可得。于是尤其要想到人在其中如何渺小;尤其要想到诺大的宇宙人要从哪里来又从哪里去;尤其要想到此生有何意义。

然后王阳明说了,道是千变万化的,千万不要以为他固有定势,都没有的。情随境迁,德随事便,有对错吗?没有!有善恶吗?没有!

那人岂不是又是飘渺无依的存在了,不,有良知,良知就是根据。

遇恶人杀孺子,佛说恶人亦不可杀,万物有因果,杀生为恶因,因果循环,恶果当自食。王阳明好痛快,不跟你讲那一条条罪状,也不跟你修那一条条善行。杀你就是因为你该杀,就是因为能救孺子、能杀恶人,即杀。至于那个因果,该受的就受着吧,反正当时如是,不杀不成仁。

“不可为典要”

千万不要再死脑子了,老是一套套,尊圣继儒的,甚至做不成圣儒的后人还真就自暴自弃起来了。宁做坏事,宁羞此心,宁无情,宁蒙良心……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