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令连载故事正前方

读《蛇岛》一上海第七天(隔离)

2020-02-18  本文已影响0人  林建明

【草稿:昨天写得差不多了,晚上聊天时无意中被删,只有重来,匆匆凑更】

没有打开《蛇岛》这本书前,我曾天真地以为这本书一定是写有关蛇或养蛇的故事,也许还有点恐怖。有这样的想法源自于我的一段经历,蒋老师的老家渭塘我还算熟悉,我甚至熟悉那里有许多化工企业,其中就有利用蛇的脂肪制成的日化产品:“窿力奇”蛇油膏,所以认为蛇岛肯定与养蛇有关。

来上海后就一直宅在家里,有空。从书架上取下这本书,仔细阅读。说实在的,我读过蒋老师写的散文,随笔。读小说,还是大部头的,这是第一次。才读,便发现内容完全颠覆了我上面的认知。

这本书打破常规,没有内容提要,也没有序,取代的是一页白纸,只有中间偏右的位置上有两个黑字:蛇岛。上下列序着,特别醒目,似乎就是茫茫文海上的一座“岛屿”

如果说《四十才是青春》是部作者个人的创业史,叙述的是作者在创业历程中的心灵感悟,那么《蛇岛》就是“青春”的姊妹篇,同样更是一部值得创业者学习的励志篇。

小说采用的是倒叙手法,作者首先为我们精心地描绘出一幅幅值以吊起读者胃口的画面:

一条船,一座孤岛,一个女人。

风大,浪高,黑夜,孤独加恐惧。

开头就让读者的眼球跟着这条小船漂荡在阳澄湖上,更让人的心悬起来,对这个女人产生了好奇、担心、甚至感慨。便有了迫不及待地读下去的欲望。

小说的背景取自“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的阳澄湖,而时代背景是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个人认为是九十年代末),改革开放正如火如荼的年代。成功塑造了一个乡村女人陈秀萍不向命运低头,不向世俗服软,敢于挑战,并取得爱情生活双赢的新世代新女性的新形象。

陈秀萍出生于渔民家庭,自幼随父母出没于阳澄湖中,早已熟悉并不惧怕湖上的风风雨雨,可她没想到活中还有更多的狂风暴雨。当得悉自己的丈夫在外一而再,再而三的拈花惹草时,作为一个女人,她的内心不仅仅是难过,失望,更多的是愤怒,但她没有考虑到很干脆、果断地去离婚。她是担心自己离婚了女儿便成为湖面上的一页浮萍,没根的浮萍总是随水漂泊的,她清楚得很。

那个年代在南方沿海一代,在腰包渐渐鼓起来的人群中,流行着“包二奶”的风气,似乎也是一种炫耀,沦丧了老祖宗传承下来的道德底线,这股恶习也很快掠过江浙沪,演变出养“小三,小四”,坊间甚至有“男人有钱就变坏,女人变坏就有钱”的俗语。

同样没有钱,但陈秀萍没有变坏,面对丈夫一次次地食言,她没有破罐子破摔,也没有学着有些女人那样,利用出轨去报复自己的男人。她毅然选择了法律,果断地了结这场令她心寒的婚姻。然后独上蛇岛,开始了一场艰辛地创业,并将一个猫不拉屎的荒岛打造出了她心中的世外桃源。

小说还描述了温暖的亲情。当陈秀萍离婚后暂住在哥哥家时,她的嫂子曾说过一句话,住在家里个把月还可以,时间长了,大家都不方便。嫂子没有拍胸担承她的生活,而是催她找工作,这是在亲情面前的说的老实话,知心话,没有半点虚伪。而当陈秀萍独上荒岛,最担心的恰恰就是哥哥嫂子,他们乘船去看望她,也给她的发展出谋划策,并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帮助她。

陈秀萍和老五的爱情也是这部小说的一个看点。当初为争取承包蛇岛,陈秀萍去村主任时,被村主任暗示过,但她没有满口答应。在岛上,老五帮陈秀萍打工,长时间的接触,她发现了老五的为人本质,确实是一个能够依靠,值得托付的人。

整部小说没有离奇曲折的情节,也没有脱离世俗的粗制滥造,一切都像是发生在身边的,很平常的人和事。就像蛇岛没有蛇,是大自然中真正存在的一个荒岛;人性本应善良,不该被社会中的恶习所污染。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