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奇意新的岑参
在唐朝所有的诗人中,岑参无论是家庭背景,个人条件还是生活时代都令人称羡。岑参生于官宦世家,四代之内,岑氏一门出过三位宰相。岑参的曾祖父岑文本做过唐太宗时期的宰相,堂伯祖父岑长倩做过武则天时期的宰相,堂伯父岑羲做过唐中宗、唐睿宗时期的宰相。岑参的父亲岑植曾任仙、晋二州的刺史。其他长辈也很多都在朝廷或地方为官,可谓家门显赫。
岑参出生的时代也非常之好。唐朝最为繁华富足的时代就是开元天宝两个时期,被誉为盛唐时代。岑参一生虽然只活了五十多岁,却生于开元初期,逝于天宝之后的大历初期,基本上完整地经历了整个盛唐,虽然也遭遇过“安史之乱”,但毕竟时间不长,而且岑参并未因此受到什么祸殃。时代的磅礴伟力,向上气象,给了诗人高远的视野,宽广的胸怀,无限的自信和从容的气度。时代的特征很大程度上形成了岑参奔放豪迈的性格,确定了他诗歌的浪漫主义基调和风格。岑参自小家境良好,受教及早,5岁便开始读书,9岁便能撰文赋诗。和其他唐朝的一些才子们一样,岑参在诗文方面极具天赋,加上他学习勤奋,广览博收,打下了扎实的文史底子。20岁左右,岑参学有所成。开始入京干谒求官。唐朝时风气开明,只要在诗文方面有所成就,就可到京城去拜谒高官显贵,以求提点奖掖,扩大名声影响。运气好的话,可以通过名人举荐为官,不必非要经过科考入仕。有些人像李白还不屑于参加科考,而是找到当路权要推举,直接面圣得封官爵。自认为已经足可展翅的岑参,也踌躇满志地带着自己的佳作来到京城长安,希望走上一条直接入仕的捷径,可惜没有成功。但他并不气馁,因为学问功底扎实,他转而参加科考。
公元744年,岑参以排名第二的优异成绩荣登进士第,那年中进士的士子全国只有二十九人。实践证明,岑参是个真正的学霸。岑参的个人条件实在是太好了,论出身,高贵;论诗歌,上乘;论考试,优秀。就像现在的一个富二代,不仅长得帅,还能考上清华北大,专业还学得扎实,几乎完美。该具备的,岑参全部都具备了,接下来就等着在政治上大显身手了。从史籍记载来看,并未显示他年轻时曾立下多大志向。但他的诗歌中常透露出一些端倪。他曾在《寄左省杜拾遗》中发出过感叹: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其时他的官职只是个小小的右补阙,诗中显然对官微很是惆怅,且对国运颇为担忧。再看他的另一首诗《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诗中对李副使给予了高度赞美,也显示出岑参向往功名的态度,但必须通过一刀一枪性命相拼博个封妻荫子。
在人人好谈王霸大业的唐朝,像岑参这样的官宦子弟,又高中进士,不可能没有求功图名之雄心。所以在中进士后等候选调的几年时间里,他在长安和洛阳两京之间游历,足迹遍及陕西河北山西河南等地,不断地拓宽眼界,增加阅历,自我磨砺。三年后,他终于获得了他的第一个仕途任命:右内率府曹参军,他兴奋地为此写了首诗《初授官题高冠草堂》,从此以后,岑参的官职不断地更换,什么右威卫录事参军,安西北庭节度判官,右补阙,起居舍人,虢州长史,太子中允,殿中侍御史,关西节度判官,掌书记,考功员外郎,虞部郎中,库部郎中,职方郎中,嘉州刺史。十几个岗位,一直都在中层徘徊,从未曾得意舒展过,长期做幕僚,做下属,不曾自己主导过一方一域。所以就仕途而言,岑参虽然做了几十年的官,却并不算成功,当然也不至于十分潦倒。只是以他世代为官的优势,举进士第二的自身素养,大半生处在一个稳定蓬勃的时代,居然从未得志过,确实有些辜负了先天后天的条件。
但诗家不幸诗歌幸。岑参的这些人生阅历,对成就他的艺术成就,实在是用处太大了。特别是他两次出塞,前入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任右威卫录事参军,后入节度使封常清幕府,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饱览了塞外奇特风光,深度体验了军营生活,为他创作边塞诗创造了十分有利的生活条件。岑参诗歌艺术成就极高,早期山水诗清丽俊逸,后出塞外,诗风雄浑开阔,但意境新奇风格奇峭是其贯穿始终的特点。唐殷璠《河岳英灵集》评他:参诗语奇体峻,意亦造奇。至如“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可谓逸才。又,“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宜称幽致也。唐杜确在《岑嘉州集序》中也有相似论述:“属词尚清,用意尚切,其有所得,多入佳境,迥拔孤秀,出于常情。”虽然岑参的诗歌题材广泛,写景状物,抒情言志,酬答送别,方方面面都有涉猎,但他写得最多成就最突出的还是边塞诗。他将塞外的奇异风光与风物人情,用豪迈的语调和奇俏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意境雄浑开阔,新奇瑰丽,富有壮美色彩,浪漫主义。突破了以往边塞诗多写边地苦寒和戍卒劳苦的传统模式,极大地丰富了边塞诗的题材,拓宽了边塞诗的境界,也创新了边塞诗的内涵。
最能体现他边塞诗艺术风格和气象的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这首咏雪送客的佳作写于天宝十三载,岑参第二次出塞充当安西北庭节度判官之时,同僚武判官或回京另用,岑参在军中置酒相送。恰逢天降大雪,瀚海顿成白色海洋,气候寒冷,似乎空气都要冰冻凝固。诗中描绘了塞外冰天雪地的自然风貌,也对军营将士们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和奉献精神予以真诚赞美。通篇体现着诗人尚新好奇的艺术特质,新奇之景,新奇之境,新奇之情,新奇之语,更可贵者有新奇之思。无怪乎杜甫都要赞叹:“岑参兄弟皆好奇”。
他的另一首代表作《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也一样景奇境奇,意奇语气,人奇气奇: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这首诗是为送封常清率领大军出征播仙而作,写得气势如虹,信心十足。如果说《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主要特色是奇而丽,给人清新俊逸之感,这首诗则奇而壮,给人雄浑豪迈之感。
唐朝的边塞诗人不少,像王昌龄,王之涣,李颀,李益等都是个中高手,而高适岑参则是边塞诗之代表,尤其岑参更能创新出奇。后人提到边塞诗,无不思及“高岑”,对其称许不绝。和岑参一样有着军旅生涯的陆游对岑参十分敬佩,甚至赞其:“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虽未必然,但若论及边塞诗,岑参对任何人都完全可以当仁不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