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团工作启示g思辨与实践

朋友圈里,何必真实

2015-09-03  本文已影响7159人  徐言之
每次选配图都好纠结

我这个人和正常人不太一样,特矫情,有话憋不住,非得找个地方说出来。自从有了朋友圈,我就像一个吃货遇见美食天堂一样,大呼人生实在太方便了,从此什么大小事都爱在上面炸一下。

可是有个高中闺蜜就对我说了,其实你有时候发的朋友圈我们都不知道什么意思,感觉评不评论都怪怪的。比如,“五山路那家煲仔饭超好吃!!!求吃货陪伴!!!”或者“财管老师真帅!”

之后才明白了,朋友圈发的都是只言片语,不会展现事件全貌。不了解的人看到了,反而造成别人的困扰。

于是开始学会了分组,懂得什么东西说给什么人听。

然而上个月总是看到揭露朋友圈恶行,哭诉被朋友屏蔽朋友圈的文章,其中心思想都差不多,大致如下:

我们失去了真实的自己,给好友分组屏蔽,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我们习惯于在朋友圈刷存在感,分了组针对不同的人秀优越、装逼、伪装;甚至走上了无病呻吟、惺惺作态的道路。

因为大家都挺认可,所以八月暴躁的时候写了这篇,一时没敢发。趁着“朋友圈文”热度降下来了,就“朋友圈分组”的问题,马后炮一番。

乍看这样的文字,相信大家都如醍醐灌顶,恍然大悟——哦,原来朋友圈就像一个大妖怪,用妖法把最真实的自我给扭曲了!

我也曾深以为然,第一次看到这些文章时甚至一度把朋友圈给卸载了,想找回最真实的自己。

可是呀天生爱纠结的天秤座的我又开始思考起了哲学问题,最真实的自己到底长什么样子?

是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安安静静的模样,是和闺蜜基友相处的时候欢快无节操的模样,是和男朋友相处的时候温柔娇羞的模样,是和父母相处时自在随性的模样,是和熟人同事相处的时候礼貌客气的模样,还是和领导相处的时候谦卑恭敬的模样?

似乎,一旦需要和人打交道,“真实”就像个多棱镜折射出来的光,早已看不清它原来的波长。

你会发现,我们天生就有很多张面具,在不同的场合戴不同的面具,和不同的人相处或者独处时也要按照自己的角色或身份戴上不同的面具。乍听之下可能觉得每天这样伪装自己活得很累,然而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好呀。

比如我,这样一种爱纠结傲娇到没朋友三观不正还特矫情的人,若是对所有和自己打交道的人都保持一副面孔,自然在父母看来像疯子,在领导面前没礼貌,在熟人同事心里莫名其妙,闺蜜基友觉得我对待他们没有更加要好,更或许都没有机会给男朋友留一个印象——看到我第一眼就已经吓跑了还谈什么恋爱。

所以说,“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可能真的是一种非常棒的社交礼仪,维护你生活中正常的人际交往。而且“戴面具”这种事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累,只是自然而然的表情神态和动作,其实早已变成了一种本能和习惯,没有必要妖魔化。

讲真,对待朋友圈,也不要妖魔化。

它就是一个方便的社交平台而已。

你说朋友圈让你失去了真实的自己,那么你在人际交往中就是不戴面具最真实的自己么?你说朋友圈让你分组针对不同的人秀优越、装逼、伪装,那么你在现实生活中就不会对不同的人秀优越、装逼、伪装么?你说朋友圈让你习惯了无病呻吟、惺惺作态,那么你在自己的日记本中就不会无病呻吟、惺惺作态么?

我们总习惯在心底把自己想得太高尚,把“真善美”当作所谓真实,却把虚伪装逼矫情切割于真实之外。

你,我,都一样,人,都是会虚伪,会装逼,会矫情的,并没有什么不好的,除非造成了别人的困扰。

有人在现实生活中虚伪装逼矫情而使你困扰的时候,你从来不去鄙视现实生活,而是去鄙视那个人,现在你看到有人在朋友圈里虚伪装逼矫情了,觉得困扰烦躁了,你却不鄙视那个人,倒反过来鄙视朋友圈?

是不是在潜意识里,你自己也知道,你也是朋友圈虚伪装逼矫情的一份子,于是赶紧把打扰到别人的责任撇清,好党同伐异一般高声说,看,都是朋友圈惹的祸。

其实虚伪不虚伪没关系,装逼不装逼没关系,矫情不矫情也没关系。真正有关系的是“虚伪装逼矫情有没有选错对象”。选好了对象,没人会觉得困扰。

给你的朋友圈分个组吧,别再扯“要真实”的淡了,在不同的分组里虚不同的伪,装不同的逼,矫不同的情,大家都快活,朋友圈也真正发挥了作用。

要是你本身就不喜欢发朋友圈,那就不发好了。但如果你天生话多,偶尔分个组快活一下,也没什么不好吧。

比如爱纠结傲娇到没朋友三观不正还特矫情的我,就喜欢在朋友圈浪荡,虽然现在养成了夜半三更删朋友圈的矫情习惯,但想发的还是照发不误哈哈。

在父母的分组朋友圈发喜欢的文章链接和自己生活琐事,但绝不大惊小怪让他们瞎操心;在领导分组里好好闭嘴,有工作上的大事儿发个状态表个态,证明自己充满鸡血和力量;在熟人同事的分组朋友圈保持最正常的二十多岁女青年姿态,决不用无聊的事打扰他们的生活;在闺蜜基友的分组里说些逗比热闹的话,偶尔吐槽几句证明自己还活着;在男朋友的分组里写最动人的戳心底的诗——如果我有男朋友的话。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