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心情随笔有些文章不一定是为了上首页投稿

人与人之间那点情分

2018-11-05  本文已影响29人  亲爱的小星星

办公室几位同事兴起了微商副业,有卖水果的,卖护肤品营养品的,卖日常家居日用保健品的......不过我今天并不是论是非,而是把这个作为背景介绍给大家。

人与人之间那点情分 --- 《影响力》“互惠原则”

今天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想讲一讲人与人之间那点情分。上一个月我读完的一本书叫《影响力》,作者是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西奥迪尼,这本书从不同的心理理论讲述了在生活中为什么觉得别人很有说服力,而自己却总是频频受骗上当,且不断地碰壁顺从。

图片来自百度百科

这其中有一个理论叫“互惠原则”,其认为,”我们应该尽量以类似的方式报答他人为我们所做的一切。简单地说,就是对他人的某种行为,我们要以一种类似的行为去加以回报。如果人家施恩于你,你就应该以恩情报之,而不能对此不理不睬,更不能以怨报德。于是,我们身边这一最有效的影响力武器,就被某些人利用谋取利益了。”

平日里,我们所接收到的道德教育,一般是要懂得“知恩图报”和“礼尚往来”。而正是这一点,让我们在生活里,若稍不留神,反而“吃亏”了。

继续回到文章开头我给大家介绍的背景,我发现自己恰恰掉进了“互惠原理”的井。自从怀孕的消息在办公室传开来后,我得到了很多同事的关心和问候,然而经过一段时间某些问候或许不是纯粹性的,而是带有一定的“获取利益”目的。

同事A --- 如何一步一步用情分“让你乖乖就范”

有一天下班回家路上,我发了一条朋友圈以表达当天腹痛的担忧,由于经验不足,很害怕会不会是我的小星星在肚子里有什么是发生。没过几分钟,就收到同事A的问候,同事A是一名新晋宝妈,她从过来人的经验问我腹痛的症状,以帮助我找一下原因。

那一刻,我觉得很欣慰,觉得大家都是好人。

继而渐渐开始,同事A时而在怀孕一事上特别问候,在茶水间或者路上碰到就会聊上几句,拉个微信群(同期还有另外一位刚怀孕的同事)科普过两次,还有一天中午她给了我一瓶自己煮的银耳羹(当时她主打在卖活银耳)。

渐渐地,我开始有点儿方,在捣鼓是不是一种“销售方式”。这个同事A平时在朋友圈卖水果的,时而分一些水果给大家吃。

真正让我实实在在感到被一股失控感包围的是,有一天我写了一篇孕中期的感悟文章,分享在朋友圈,第二天起来看到她给我留言,表达对“腰酸背痛”十分有同感(她在哺乳期,也会腰酸背痛),给我推荐了她买的靠枕,说缓解效果很好,让我去拿她的靠垫体验一下。(这里插播一句,她是在凌晨3点多给我留言的,这里十分敬佩每一个妈妈!)

我这个人很不习惯欠别人人情,如果稍微觉得别人给了自己好处或者帮助了自己很多,同时也非常不习惯麻烦别人,因此在这种人情面前,我会感到十分拘谨,不知所措,也不懂得如何巧妙地化解。

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如果继续这样下去,我会越来越跳不出来,于是以要外出办事推脱掉她的好意,结果隔天在去洗手间路上碰到了,她又继续让我等会儿就过去拿上她的靠垫。都到这个份上了,我觉得我再拒绝,对方会不会觉得我这非常故意。

于是,在面对这份强压下的“施恩”,我屈服了,硬是体验了她的靠垫半天。

那天晚上,在拥挤的地铁上,脑子一如既往地生锈,我赶紧翻了同事A的朋友圈,寻找合适的试图下单,最后锁定在她的海鸭蛋蛋黄酥身上,假装以海鸭蛋去胎毒为由说买个2盒。

在人与人之间的那点情分上,我一直都处理得十分生硬和死板,这也是我从来不懂得如何打交道的原因。或者我的“假装”,在她的眼里已经很明显了,同时假若这里面真的存在“互惠原理”,那么她的目的也达到了。

只是,这种方式让我毫无满足感,因为那不是我自愿的,并且消耗了不少精力。可是性格软糯的自己,真的做不到“厚脸皮”地一直“享受别人给到的好处”,而无动于衷,或者可以说不懂得如何“有动于衷”。

(二)同事B --- 如何让仅存的一点情分“湮灭”

还有另外一位同事B,她是我的师姐,我们的大学是同一所,她正在代理一个XX品牌,经营的东西从日常用品到保健品不等。在她这里,幸好我没有掉进去。

一天中午她约我吃饭,刚好那天我外出办事,就改约。当时我感觉十分突兀,因为我跟她属于不同的部门,平时交集也不多,我又开始慌了。她说“没事,就是和师妹聊一下而已。”

虽然她平时在朋友圈日更一些科普XX品牌的东西如何如何好,并且说自从自己的小孩用了这些东西后,更健康了云云。可是我当时实在是没有把这个联想起来,傻乎乎地还真地以为有人约我一起吃午饭聊事情。

后面当一切真相浮出水面时,我回想起来真的觉得当时怎么就一点觉悟都没有。如期约饭那天,我们俩尴尬地走着,在走去吃饭点的一路上,也怎么见她要跟我聊什么特别的事情,甚至闲聊也很生疏,像我这种平日就不善于和普通关系的人聊天的,内心尴尬地翻江倒海。

终于吃到一半时,她开口了,向我介绍她代理的那个XX品牌,问我有没有兴趣,现在生活中很多日常见到的日常用品的牌子其实含有很多不健康的成分云云。

毫无防备之下,我只好说先了解一下(难道当场撕破脸?)于是后面的日子,她在微信上就开始给我发各种介绍资料,虽然偶尔也会关心一下孕期的我,但是我越发觉得不对劲,同时别人告诉我那貌似是一个传销品牌,于是我一直坚守着我的底线,没有买。可是次数多了,平日里和她碰面,也失去了往常的和谐,总觉得有一堵墙,十分不自然。

就在前不久,她又给我发了一堆资料,我当时刚好写完文章准备发布,脑子里都是浆糊,看到她的留言,未免不心生一些厌烦,于是很客气地,十分果断地说“我真的不感兴趣,不会考虑的。”后面她再发资料过来,我都没有回复了,感觉有回复,就等于给了对方互动的机会。

看吧,我又再一次处理得十分不妥当。为什么人与人之间那点仅存的情分,在这里都湮灭了,以这种十分不愉快的形式做结局。

彼此之间的关系越削越弱

其实我并非想表达对她们做微商或者代理的一种批判,相反我很能理解,这也是一种努力生活的方式,毕竟生活在一线城市经济压力大,总得找一些副业让自己尽可能有更多地收入,给自己的老公和家庭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分担一些压力,而且她们平常需要日更朋友圈,又加上我这两位同事是宝妈,除了照顾孩子和家庭,还要腾出时间与精力,想着如何获取客户,这里面也是需要一笔不少的付出。

曾经我也代理过两个星期左右的甜品零食,后来因为和老公意见不一致的关系,就停掉了。那个时候,我也是从熟人做起。不过深知日更朋友圈以及烦人的推销所带来的危害,我一般问过一次后,假如别人没有任何意愿,我也不会特意想着各种法子,去重复打扰对方,毕竟对方还是自己的朋友,不是纯粹拿来盈利的客户。

努力归努力,敬佩归敬佩,鉴于自己的软糯性格,无法抵挡通过使用“人与人之间那点情分”的方法,尝试让身边的人购买自己的东西,其实不知道是不是同时在削弱着这层关系,如果遇到慷慨大方且处理妥当的人,结果还是好的.

但是遇到像我这种“不懂拒绝,脸皮薄弱,其实又不是心甘情愿的”,这层关系已经被削得所剩无几,只剩下一份尊重和一份普通的客气。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