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玫瑰与白玫瑰》2
20世纪40年代,动荡的时局,中西方文化思潮的碰撞,使人们在新、旧思想的交锋中变得更加摇摆不定。
一方面,受过新文化熏陶的很多人,开始追求个性的解放和自由,传统的男权思想开始动摇;另一方面,旧有婚姻观和爱情观,仍然根深蒂固,身处其中的男人和女人,仍无法完全摆脱传统观念。当生活在牢笼里的人们刚刚觉醒时,是最苦闷、最挣扎的时候。
然而,有些人的痛苦,却并非全然来自外界的牢笼。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张爱玲用大量男性视角和心理的描写,深刻剖析了一个男人从“好人”到“变质”的心理过程。
男主人公振保,是如何一步步把自己逼入压抑的精神牢笼,这个过程,与其说是时代使然,不如说是人性使然,深入剖析这其中的“致病“”根源,对我们当下时代的人们,仍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精于算计成本,就不要妄谈感情,二者终将有所取舍。
振保的出身是贫寒的,母亲辛酸刻苦供给他,他是全家人的希望。
他必须一直努力向前、向上,取得好的社会地位,才能对自己的家庭有所回报。他背上有着一个沉重的过去,和一个不能坍塌的将来。
他对自己赤手空拳打拼下来的安稳生活,格外珍惜,不容许有一丝一毫的偏差,否则他觉得对不住这些年的世事艰辛。就连感情,也都在用他内心的那把得失之尺,细细的丈量。
对于初恋玫瑰,他是感情中吝啬的“葛朗台”。
最初选择的标准是:“因为恋爱的时间有限,因此自然而然的喜欢比较爽快的对象”;而最终放弃的理由是:“把她娶来移植在家乡的社会里,那是劳神伤财,不上算的事”。玫瑰,在他心中,绝不是适合他前途设定的良人,两人毫无瓜葛的分手。
无论开始,还是结束,都精于计算付出的时间和成本。他的感情,也不过是他在自己脑海里,演算推理的过程。玫瑰的一举一动,他都会在心里给出一个“对”的解答,每个“对”的解答,都要精准无误推导出下一步“对”的行动。而每一步“对”的行动,最终都必须指向都是他的“现世安稳”,不容动摇。
爱情,对于他来说,就像玫瑰大衣上的“酸凉的水钻,银脆的绢花”,他既贪恋它们的鲜亮夺目的颜色,又嫌弃它们碰到手上“玲珑累赘”的感觉。
他最终认为不划算,那么他终将失去他的玫瑰了。
对于振保,把情感也要纳入到收益衡量中的做法,我们无可厚非。毕竟每个人有自己的价值观,什么东西更重要,每个人的判断不一样,旁人不过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现实生活中,有那么一类人,标榜着“宁愿坐在宝马上哭,不愿坐在自行车后面笑”,他们被贴上“凤凰男”“拜金女”这样的标签。
时代在变,人各有志,我们且不去评判是非。
我想说的是,不论选择前者,还是后者,不论过后什么结果,喊出了宣言,就得保证自己有勇气和肚量去承担。
不要坐上宝马,还要想着白马,那前提是,你自己得变白雪公主。
不要坐上了自行车,还要想着超车,那前提是,你自己得有风火轮。
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想要。这样的贪心,那么不管坐在宝马上,还是自行车上,势必要能忍得下如坐针毡、无片刻舒坦的这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