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城记|洛阳,来碗汤
依据地理位置、历史条件等的因素,不同地域的饮食习惯也不尽相同。如果要用一种美食代表洛阳平民化的市井生活,那么,汤一定是不二选择。
在洛阳生活四年,最念念不忘就是洛阳的汤。
羊肉汤、牛肉汤、豆腐汤,胡辣汤……大碗端上,份量自选、咸辣调料自加,再配上一份薄饼,浓香顿生。所谓“早晨一碗汤,神仙都不当”,古人诚不欺我。尤其是冬日的早晨,起床一碗热气腾腾的汤,保准喝得神清气爽、脉络畅通。
一
在洛阳,喝汤是习惯和传统。
追溯这种传统——
早在1000多年前的两汉魏晋,作为“丝绸之路”东方起点的洛阳已是一个政治经济贸易交流的国际都会,由于北方战乱连连、自然灾害等原因,往来贸易的、避难的、战争遗留的多汇集于此,而南来北往的人中相当一部分就来自北方游牧民族。
天气寒冷干燥的艰苦条件,牛羊牲畜众多,这些北方民族有用牛羊骨头肉熬汤驱寒保暖、补充身体能量的饮食习惯。他们东来、南下,汤也因此随之传入中原、传入京畿洛阳。
大概这也是为什么喝汤泡饼的形式最早会起源于洛阳东关回回的原因吧(在今天的洛阳瀍河回族区,现在它依然是最引人注目的美食)。
过去,这样算不得档次的汤只有穷苦人家才喝。他们外出养家糊口,乡下进城找生计,家境贫寒钱两无多,于是出门随身塞上几个馍馍,饿时找个人家要碗剩汤,混着馍就可以大口大口吃下,简单粗糙,要求不高,只求管饱。
后来,喝汤的人多了,汤店也随之多了,足足撑起了一门生意。
如今,洛阳大街小巷各种汤店,一家挨一家,装饰虽不豪华,但口感多样,管够。喝汤也不再是穷人的专属,不过这种不讲究仪式感的充饥方式倒是传了下来——分量自选,调料自选,位置自选,甭管你是穷人还是富人,喝汤一律同仁,没座站着也能喝上一大碗。
二
洛阳的美食很多,水席吃的是形式和情趣,汤有所不同,它吃的是寻常生活,管饱和驱寒。
洛阳的汤,品类很多,羊肉汤、牛肉汤、驴肉汤、豆腐汤、胡辣汤,不翻汤……,但凡能入汤的几乎都能吃出花样。羊肉不骚,牛肉不硬,驴肉乳白,豆腐汤实际由鱼煮制。羊肉汤、牛肉汤最常见,也最出名。
汤的特点:就是浓酽,不似加盐的水单一刺口,它浓的像大骨汤,浓厚,温润绵长,融合几十种香料的全部精华,养身养胃,养叼口感。香料在大锅里,萌发出香,入水,入肉,入饼,最后直入心脾胃。所以,它的香让人忘不了。
煮汤的锅一般很大,比井盖大,比车轱辘大,大到占据小半个屋子,盛汤的师傅拿着半米长的大汤勺。
汤色呈乳白,是极为纯粹的状态,没有香料重色的染指。吃时,加葱配绿,加辣椒油,配红,符合一个吃货色香味的要求。
三
每天沾点汤味,大概是每个在洛阳生活的人都有的习惯,大大一碗浓汤,最幸福不过。
8元、10元、20元、多至上百元,个人套餐,全家套餐,需求不同,价格不同,主要差在肉的多少,但一概实诚,满满当当,不同于南方的小盏小碟,实实在在的一大碗,真真将北方人的豪气一起端上。
往往汤还没上桌,一股浓香就已飘来,肚子不争气的响,几欲垂涎三尺。一碗汤、一碟饼,汤面漂浮一层葱末和油花,吹开,什么都不管,先喝上一大口,瞬间“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酣畅淋漓。然后,那浓厚的、回味无穷的味道便在口中散发开来,发酵、缠绵,慰劳身心,疲惫尽去,状态来。
不泡饼,先喝汤,几乎是惯例,谁也忍不住汤的诱惑。
解决了蠢蠢欲动的舌,然后开始泡饼。饼有不同品类,有像西安羊肉泡馍的厚饼,也有像山东煎饼果子一样的薄饼,以薄饼居多,多年的吃货经验,总觉得薄饼在口感上更剩一筹,最好一碟倒尽,不要保留,稍作搅拌,泡到不干不硬不软如泥的状态,即可全力开吃。
一口汤,一块肉,一夹饼,长条薄饼,沾着浓郁的汤,绝对忍不住细嚼慢咽,然后忘记周遭一切,全身心投入到这种最原始的口腹之欲,直到捞完方才惊觉。这算是吃的境界。向来认为,如果吃美食时还在纠结咸不咸,肉多不多等诸事,算不得成功。
最后,待到饼肉主角全部入肚,只剩下汤面飘飘浮浮的葱花——一般也不被放过,全部捞尽。零散细小的葱末无法一次用大勺弄起,适合用筷子一个一个夹入口中,太小,无法用牙齿咀嚼,只需用舌尖细细品尝,吸尽残留的汤汁。向来不爱葱味的我,竟然从来没有放过。
待葱花尽数消失入口,一餐才算圆满,起身愉快走人。
四
吃不厌,深怀念,作为吃货的我,对汤的痴迷已到不可思议的状态,有过许多疯狂的行为。
当年洛阳上学,2元一份的豆腐汤,连续三个月不间断。炎炎酷夏,哪怕再热,也要来一碗热腾腾的牛肉汤,全身毛孔全开,大汗直下,畅快之至。大学四年,吃了所有品类的汤,也曾坐车花上一小时,专门去吃一碗驴肉汤。朋友来洛,除了看牡丹,就是带她们去喝汤。
而今,旅居杭州两年,每每口馋,不知怎的,脑海里所想的也尽是洛阳的汤,食指大动,那浓郁的回味绵长的味道在口中升腾,回旋,经久不绝。
可惜南方无汤,燠热湿闷的环境拒绝了成天喝汤的可能性,真是苦了这张养叼的爱吃的嘴。念想成空,咽咽口水,摒除杂念,天灵灵地灵灵,安慰自己。
今年回洛阳探望,第一件事还是去喝汤。景区游玩,不惜半途而废,放弃旅程,只为赶着末班车,在打烊前喝一碗学校的羊肉汤;某次赶11点的火车,10点钟还满大街地找汤馆,最后醉倒在一家驴肉汤的浓香里……
很少会有哪个城市像洛阳人一样钟爱喝汤,它是这个城市的印记。对于洛阳人,汤不仅是饱腹充饥的三餐饮食的一部分,更像一种情怀,一种独特的有故事的文化。离家千里的心心念念、旅居他乡的刻骨铭心,仿佛那份香、那份往日不曾在意的味道早已浸骨入膏,融入血液,成了抹不去的身体的一部分。
五
作为13朝历史古都,关于洛阳,我们的印象有很多,但往往偏于厚重的,偏于那些铭刻史书的经天纬地、精彩绝伦的故事:洛阳牡丹甲天下,武皇雄才大略,龙门石窟光耀千年、第一白马古刹,洛阳伽蓝记、石崇金谷园……繁荣极盛,得天独厚;美人英雄,争权弄势;文学艺术、诗词歌赋;东都物华,人杰地灵……
然而,繁华拂去,更多的还是小民小众的琐碎生活,奔走四方,贩卖营生,猪马牛羊,充饥饱腹……日复一日,朝朝暮暮。旧的记忆已消弭,新的生活还在继续,你看今天的他们依然是:一碗汤,眉开眼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