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眼走在高速路--《重读日本战后史》笔记
译者王小燕之前有个心愿,希望对日本政治、外交、经济、文化和社会思潮的发展历程,脑海中能有更系统的概貌。接触此书后,她说:“心愿在翻译中得到了充分的满足。何止是满足,简直有很多超乎期待的收获和感受!”读完此书,也自觉受益颇多,愿与你共享。
作者福井绅一是预备学校历史科讲师,本书的素材也来自他上课的讲义,所以博而反约深入浅出是此书的风格。序章里开宗明义说他要讲战后史的目的:“回顾历史就是观察当下。如果对二战后的日本和世界一无所知,也就意味着对自己赖以生存的社会的机理和根基一无所知,有如蒙着眼睛走在高速路上。”
蒙着眼睛走在高速路上,大概也就是孔子所描述的“危墙之下”吧?一个人处危墙之下,或许不过大江长河里掷下一块石子,随即淹没;可若一群人、一个国家处危墙之下,可真是令人惊恐的画面。
可偏偏太多这样历史让它掩迹于灰尘,又或披上迷惑的外衣。
记得中学时教科书说起美国在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一致的是陈述它加速了战争的结束。但其中丑陋,也仅限于广岛、长崎的寸土不生。战争由来就是少数有心人操纵,却要绝大多无辜人陷入苦痛。作者说原子弹投掷真实用意也是如此。罗斯福为减少牺牲,鼓动苏联参战,1945年2月份签订《雅尔塔协定》,但7月份“曼哈顿计划”成功,原子弹可以投入使用;当时的国际情形则是德国乃至整个欧洲被分割成东西两部分,还有此后的朝鲜北纬38度。书中问:“对于战局已定,垂死挣扎的日本,美国为何要像痛打落水狗一般的投掷原子弹呢?”随后他又说:“投掷原子弹让美国单凭自身力量就能够降服日本,这样在战后对日影响力上,就能确保美国比苏联而言的优越性,这才是美国的真实意图。”
至于战后,书中提到了东京审判,说这是个闹剧。“东京审判中有一个堪称致命缺陷的问题--那就是没有对作为战争最高责任人的昭和天皇发起诉讼,天皇甚至都没有出过庭。”为什么呢?因为美方想要利用天皇推进占领政策,此后的不少甲级战犯释放,甚至有些进了内阁,都是由此。在书中能看到,此后的日本政坛不自省,《教育法》新增爱国一条,修改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军备升级等等,与此息息相关。东京审判中作者还提到朝鲜台湾等被掳去日本,“照顾俘虏”,此后被定为乙丙级战犯,判死刑不少。“我读过他们的遗书,真的非常悲惨。”
社会方面,战后日本是物价飞涨。“日本曾是一个有10%人口作为侵略者、殖民统治者在海外生活的国家,现在存活的士兵回来,这些因素造成了严重的粮食不足,相比起战时,战后的粮荒闹的更厉害。”那时也是规定,老百姓只能吃国家分配发放的东西,自行采购是非法的。所以很多时候要坚韧的活下去,还是要靠黑市。所以很多女性迫于生计,也不得已卖身。就此中还衍生另外一种职业:从战场生还的学生兵们,为养家糊口,专门替那些卖身给美国大兵的女性写情书。涩谷那里就有“情书一条街”,作者说那里现在还立着一块写有“此处曾是恋文横丁”的碑,缅怀过去。
而日本经济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先是介绍了美国“稳定经济九项原则”等招致的混乱,最后还是通过“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两次“特需”(其实就是军需),一口气走上复兴之路的。
书对日本一些法律发展历史也有介绍。有很多他认为最基本的原则,读来也让人畅快。文中说曾经有个宪法学者问新生,谁必须要尊重,拥护宪法呢?85%答的是国民。但正确答案是天皇或摄政,国务大臣,国会议员,法官以及其他公务员。肩负并运营国家权利的人,被要求有义务保护国民制定出的宪法。而国民享有“我才不想尊重呢”的自由,因为思想,信条的自由是受保护的。后面又提到立宪主义。“所谓立宪主义,指的是在以宪法限制国家权利的基础上维护个人的人权。限制国家权利发展的过于庞大,这就是现代民主主义。”作者向他学生介绍了《社会契约论》,说:“简而言之,它表达的是这样的想法--如果陷入无政府状态,有可能出现暴君,频发杀人事件,甚至产生奴隶。为了避免这些事态的发生,保护每一位国民的人权,可组建一个基于社会契约之上的政府,将大权委任给该政府。但另一种情形也需作出设想,那就是政府一旦大权在握,就不再保护人权,反而行使权力压抑人权。如果出现这种情形,就是对契约的违反。对于违反了契约的政府,可以用正当的方式去推翻它--这些正是民主主义的基本思路。”
书中也还有政治和思潮的演变,读完,确能让人脑海中对日本有系统的概貌。书的推介到底只能看冰山一角,愿你也能同我一样喜欢上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