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改变,才是知识的底层逻辑
【《好好学习》读书笔记】
自诩为一个学习者,我其实应该在适当的时候停下来好好思考下学习这个事情。我们读书、写作,设立一年读多少本书、写几十万字文章的目标,都没问题。但你有没有思考过,这些书背后获得的,究竟是什么?是知识,还是满足下自己心理,缓解下自己对知识的焦虑?
一年下来,这些书能否对自己有所改变暂且不论,有时候连书名以及书中的内容都茫然模糊,年底的习惯性焦虑随之而来。
成甲的这本书,或许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对个人而言,自我学习就是一个知识管理的过程,这个过程有三个层次:数据、信息、底层规律。
所谓的数据,对每一个个体而言,其实就是没有阅读过的文章、书籍,就静静地躺在那里,就是数据。即使是那一本本没有拆封过的书,对我们而言,也还是数据,因为我们不曾拥有,更无所谓对我们是否有用了。买书如山倒,这个过程也仅仅是讲数据从书店搬到了家里,用书柜储存而已。
那么阅读过的书和文章呢?了解了其中的知识点,常识,就比如“回”字的几种写法,或许哪天酒桌上谈天说地的时候能拿来作为素材,成为下酒小菜,但这些只能称之为信息。说一句:“这个点我知道了”,仅此而已。
作者成甲给了我们关于知识的新定义:那些能够改变你行动的信息,才能称之为知识。也就是说,在学习之后,这些信息能为解决问题提供思路和能否让我们的处事方法得以改变,这也是衡量学习是否有效的标准。
联系到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把所知运用到行动上,有所改变有所成长,这才是将信息转化成知识的过程。但是,对王阳明而言,就仅仅是运用了知识而已吗?不尽然!成甲在此又提出了一个“临界知识”的概念。
所谓临界知识,就是经过深思熟虑后,发现的具有普遍知道意义的规律或者定律。也就是发现事物的底层逻辑,知识才能发生裂变,当储备的这些知识达到一定量的时候,就能产生惊人的威力。
王阳明的所学,并不是简简单单地“读破”万卷书,而是运用了事物的底层逻辑,积累的不单单是简单书中所学,还有大量的“临界知识”,正是这些临界知识,才能让他文能创立心学,广招门徒;武能平乱安邦,立不世之功。
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或许也不一定能做到王圣人一般的成就,但是他的认知、学习方式就值得我们好好探讨。
这就需要我们在获取“临界知识”的过程中,同时拥有深度认知能力。在分析问题的时候,能够跳出问题本身思考更加普遍的情况,在寻求答案的时候,能够根据理由可信度,判断是否接受这个结论。
那么,知识就不单单是表面所看到的样子。探求知识对我们的改变,不单单是知识本身,还要有对知识底层逻辑的认知。这样才会获得一通百通的爽快感!
回归我们本篇的主题:知识的底层逻辑就是获得改变。我的理解,就是知识改变的不单单是我们个体,还有通过个体的媒介,对这个世界的改变。
终身学习者,同时也是终身改变者,我们要面对的不仅仅是对自身的提升,还拥以知识作为工具,有对这个世界进行改变的责任。
借此文,也希望我的浅薄认知,对你有所改变!
本文脑图(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