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思考日记

为什么我专业性很强, 薪水却不高?

2019-06-04  本文已影响0人  佳爷实验室
这是佳佳的第18篇原创

6月份的前奏,天气越来越热了,而我也发现,在阅读的过程中,有越来越多的问题需要自己去思考,去解决。

不着急,慢慢来,时间会给我答案。

前一篇文章讲述了《富爸爸,穷爸爸》的第五章关于“富人如何进行投资”的内容,今天继续第六章,来看看在不为钱工作这方面罗伯特给出了怎样的建议。话不多说,欢迎来到这期的【带你读书】~

1、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专业性很强,但是薪水却不高?”

这个问题的提问者颇有一些心酸,表示自己大学的时候学习认真,甚至为了让自己的专业性更强,还去花费3年时间读了研,如今工作快3年了,薪水的状态和自己的专业一样冷门。

其实在生活中,这样的经历屡见不鲜,而且很多人已经让自己接受了这样的结果。

2、

为什么多数专业性强的人,却很穷呢?

对此,罗伯特的理解是,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只有一项技能,所以挣不到大钱。

在学校和工作单位,最普遍的观点是专业化,也就是说,为了挣更多的钱或者能够升职,你需要更加专业化。

罗伯特那受过良好教育的爸爸也信奉这样的教条,当他获得博士学位的时候,他非常开心,但是他自己也发现社会越来越少奖励那些学得多的人了。他工作越努力,就越具有竞争力,但是同时他也陷入专业特长的陷阱之中,虽然他的工资增长了,但是他的选择缺少了。

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只是专心于做好产品,而对商业体系却知之甚少。

世界上到处是才华横溢的穷人,他们只是将注意力集中在提高做汉堡的技能上,却不注意提高销售和配送汉堡的技能上。

3、

那么有天赋的人,结果会不会好一点呢?在这一章,罗伯特分享了自己的一个经历。

有一次,罗伯特的汽车出了问题,他将车开进了维修厂。一个年轻的机械工只需要听声音就能判断出毛病在哪里,这独特的技能或者说是天赋让罗伯特特别吃惊。

虽然这个机械工有着其他大多数人没有的天赋,但是他这么年轻却只能呆在维修厂,拿着很低的薪水。所以,一个人只有天赋是不够的。

4、

看样子,拥有天赋,或者纯粹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性,既是优点,也是缺点。想要只凭拥有它们来达到让自己提高收入的目的,并不是一个特别有用的方法。

那该怎么办?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还需要了解这样一个事实。

在实际工作中,有这样一种对于工人阶级比较可怕的管理理论:工人付出最大努力以免被解雇,而雇主提供最低工资以防止工人辞职。

最终的结果是,很多人老老实实地按照公司的要求去进行工作,去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这些人以短期的工资和福利来工作,但是从长期来看这种做法常常是具有灾难性的。

对此,罗伯特的建议是,不断学习才是一切。大部分人需要学习和掌握不止一项技能,只有这样他们的收入才能获得显著增长。

那么还应该掌握其他的什么技能呢?如何去学习和掌握其他的技能?罗伯特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5、

首先,在找工作的时候要看能够从中学到什么,而不是只看能挣多少钱,在选择某种职业或陷入老鼠赛跑的陷阱之前,要仔细看看脚下的路,弄清楚自己到底想要获得什么技能。

其次,在从一个部门跳到另一个部门,或者从一家公司跳到另一家公司的时候,不妨借此机会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而不仅仅是只想着挣钱。尽管从短期来看,你的薪资可能会减少,但是从长远来看,你将从中获得巨大的收益。

此外,主动去学习关于销售和对市场营销理解的技能。销售技能是个人成功的基本技能,它涉及与其他人的交往。

但是要掌握他们其实对于大多数人来讲还是比较难的,这主要是因为很多人害怕被拒绝。其实不妨将学习这个技能的过程想象成为自己要去健身房锻炼身体,最痛苦的事情是做出去健身房锻炼身体的决定,当你迈出这一步,后面的事情就好办了。

6、

在这章内容的结尾部分,罗伯特还建议人们在成为优秀的学习者的同时,不妨去做一个慷慨付出的人。

在罗伯特的实际生活中,他的富爸爸和穷爸爸都是会付出的人,但是他们却有一个区别。

富爸爸会给别人很多钱,将钱捐给慈善机构等,他知道要想得到金钱,就需要先付出金钱。而穷爸爸则总是说“当我有多余的钱的时候,我就会将它捐出来。”可是事实上他并没有多余的钱,他信奉的是“得到后再付出”。

穷爸爸的行为,和我们现在多数普通的穷人的行为是多么的相似啊。

7、

阅读完这章内容,我的内心最先涌现出来的是罗伯特先生也太懂我了的念头。他在这里提到的找工作时需要思考的问题,是实打实地戳到了我的痛点。

在我没毕业找实习的时候,我就比较看重这份工作能带给我的价值是什么,能帮助我的能力有怎样的提升。基于这样的想法,我的第一份工作就是照着这个来找的。

幸运的是,我加入的公司以及带我的Leader给了我很多的帮助,让我主动去思考那些我之前从未遇到的难题。

但是在选择第二份工作的时候,我却出现了和之前有偏差的想法。

8、

一方面是和身边跳槽的朋友的沟通,在心里面出现了“跳槽的薪水一定要比之前高30%,不然干嘛跳槽”的想法,另一方面是周围的自媒体动不动就开始渲染“成年人的焦虑”,莫名其妙地加重了我的焦虑。

这两种声音让第一次来跳槽的我,对于自己之前坚定的想法出现了摇摆。我希望去找到一份薪水更高的工作,我觉得高薪水才是我工作的意义。

抱着这样的念头,我确实找到了一份相比较之前的薪水提升有40%甚至接近50%的工作,创始人对我也很喜欢。

可是实际工作的内容,却是我实习3个月就能做好的内容。听到这里,可能你会质疑,这创始人是吃饱撑的,有钱没地方花吗?甚至想大喊一声“我可以!”

如果我在我刚进入职场去进行职业教育的时候,就定下我工作就是为了高薪的目标的话,我是很理所当然地去接受这样一份工作难度不高收入很不错的工作。

遗憾的是,我刚进入职场的时候,就被“惯坏”了。我渴望那种实打实地帮助自己提高了技能,帮助自己距离自己想要成为的人、想要做的事情更进一步的充实感。

9、

有这样一句话,已经被无数的自媒体人在提到人生、理想的时候拿出来使用过,为了表现我想要表述的,我也来使用一下:命运所有赠送的礼物,早已暗中标好了价钱。

自己想要什么很清楚了,所以在入职快2个月的时候,我一边看着我的银行账户的工资,感慨“这钱真多”,一边在企业微信上提交了离职申请。

在此之前的一周,知道我打算提交离职申请的朋友们,则建议我再冷静一下,北京这段时间的就业状态其实并不是很好,在这里钱多事儿少,还是再坚持坚持呆着吧。

我说钱多不假,可是事儿一点都不少。没有可供提高的事儿,所有的操作都流程化,每天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拿着高薪水在流程化的框架下填充内容就行了。

对于公司来讲,花点钱招到一个工作能力还不错,配合这样的流程化绝对不会出错的人,是将误差降到最低的操作。对于个人来讲,却等同于慢性自杀。在这样的标准化框架下,每天从进入公司坐到工位的那一刻,到回到家上床睡觉的那一刻,我都在机械地进行着填充的动作。

公司对员工付出的最大成本,不是现金,不是 Title,不是股权,而是机会。聪明的员工要学会识别这点。但是如果一份工作让一个人忙到连思考学习的机会都没有的话,那就需要重新去思考这份工作对于你的意义。 

10、

知识点1:不断学习才是一切。大部分人需要学习和掌握不止一项技能,只有这样他们的收入才能获得显著增长。

背后的逻辑:学习是反人性的,顺人性的人多数是圈地自萌的孤岛。 

知识点2:陷入老鼠赛跑的陷阱之前,要仔细看看脚下的路,弄清楚自己到底想要获得什么技能。

背后的逻辑:在找工作的时候要看能够从中学到什么,而不是只看能挣多少钱。 

11、

这期带你读书就到这里了,如果对于我表达的内容感兴趣且想要深度交流的小伙伴们,可以来公众号找我玩呀~

新的一天,继续加油啦~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