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简友广场HR那点事

同事辞职时,你是不是也想跟着辞职?

2023-12-27  本文已影响0人  职场老钟

最近在后台收到这样一个问题:

最近,有不少同事陆续提交了辞职报告。明明已经年底了,再坚持一个多月就可以拿到年终奖了。所以,每当有同事提交辞职报告的消息传来,我都会觉得现在的工作很糟糕,留下来的人都是没有追求的人,就会怀疑自己不辞职的选择,也想跟着辞职,怎么办?

其实,我认为:当同事辞职的消息传来时,你心中对自己的选择产生怀疑,涌起辞职的念头,这是一个很常见的现象,很多人都会遇到这种情况,我自己也同样经历过这样的阶段。


1   信息环境

然而,是否真的需要跟着辞职,一定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一个人如果需要做出正确的决策,至少需要做好两件事情:信息环境和决策模型。如果想要提高准确性,还需要多做一件事情——价值观。

充分、客观的信息环境,是做出正确选择的依据。

但是,很遗憾的是,我们所处的信息环境,往往是信息严重缺失,甚至扭曲,那你就很难做出正确的选择。

当一个人告诉你,他做出的某个选择时,在这个选择背后,往往会隐藏着:信息环境、决策模型、价值观。

这三个因素,其他人是很难完全掌握的。

因为信息环境往往是私有的,甚至是专有的。别人告诉你的信息,往往是经过加工和筛选的,是相对片面的。


2   价值观

在信息环境与决策模型之间,还有一个东西叫:价值观

决策模型,和一个人的思维框架、系统思考能力以及价值观息息相关,尤其是价值观。

价值观不同,即使在同一个决策决策模型之下,哪怕信息完全同频,不同的人也很可能做出不同的选择。

比如:

我是一个对风险偏好的人,而你可能是一个对风险厌恶的人;

我是一个愿意尝试新东西的人;而你可能是一个喜欢将一件事长久做到极致的人。

所以,我经常说:别人的选择或者建议,对你的帮助,其实是非常有限的。


3   决策模型

前面我吧啦吧啦说了这么多,你可能已经发现了,我少说了一个因素。

没错,我没有说“决策模型”。

对于这件事情的决策模型是什么呢?

如果换成是我,我会这么做。

请记住,我说:如果换成是我,我会这么做。

第一,先了解其他同事辞职的真实原因。

别的同事,是因为什么原因离职:

能力很强,被别的公司高薪挖走,而且还给他补偿了年终奖的损失?

能力很强,具备随时跳槽的能力?

他跳槽过去的那家公司,是他梦寐以求的公司,愿意承受部分经济损失,只为了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

在这家公司的晋升空间有限,恰巧找到了一个更大的发展平台?

能力不行,在被绩效淘汰之前主动辞职,只为了一个体面?

家里有矿,并不在意这点年终奖,只为了轻松和自由?

……

同事辞职的真正原因,或许你并不知道。

同事辞职的依仗,你同样并不知道。

你既不了解同事辞职的原因,又不知道同事辞职的依仗,你又何必自我怀疑那么快呢?

第二,要有自己的判断标准。

“工作糟糕”、“没有追求”的标准是什么?

我们对一件事情进行好坏的判定前,一定要明确清晰好与坏的标准。

钱多,事少,离家近,才叫不糟糕?

你当初为何选择这份工作?这份工作是如何变得糟糕的?

公司发不出工资了?公司业绩下滑严重?领导抢功劳、推卸责任?自己每次绩效都名列前茅,结果既没有加薪,也没有升职?

……

要有自己的评判标准,要有分析原因的能力,才能有更清晰的认知。

什么叫有追求?

有些人追求的就是平平淡淡、安安稳稳,一份稳定的可以满足生活开支的收入,从来没有出人头地、做大领导、做大名人的想法,这叫没有追求吗?

有些人好高骛远,从不脚踏实地,寄期望在不同公司之间的跳槽而获得升职加薪,这就叫做有追求?

第三,深入思考自己的职业规划和目标。

如果你对职业发展或没有得到晋升机会,而怀疑自己的选择,那么你就深入思考自己的职业规划和目标,而不是简单地跟着其他人的行动。

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理想,别人的理想并不等于你的理想,你的理想也不是别人的理想。

你首先要有自己的理想,才能判定自己是否有追求。

对实现自己理想的事情,打死都要做;相反,无益于自己实现理想的事情,一秒钟都不要浪费。

一个没有理想、没有规划、没有目标的人,天天喊着要有追求,你信吗?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没有好与坏,只有适合与不适合。

如果你有你的人生目标,那就制定行动计划,动起来。

静止是内耗,乱动更是内耗。

只有理想,没有行动,就是空想,就是人生鸡汤。

第四,分析你面对的机会有什么。

你还要分析一下自己可以选择的都有什么:

辞职之后,能不能找到新的工作机会?

是本地城市的机会,还是外地城市的机会?

是中大型企业的机会,还是小微企业的机会?

是国企,民企,还是外企?

新的工作机会,职位有没有提升?薪资有没有增加?有没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如果上面这些机会都没有,那么你可以去学习什么?

梳理出这些,你的选择范围和方向也就几乎明确了。

第五,列出硬性限制条件。

你是奔着赚钱去工作的,还是图一个开心和自在?

你是可以接受“996”,还是希望“钱多事少离家近”?

你是期望“诗和远方”,还是“父母在不远游”?

对于薪资,你能接受的底线是多少?低于这个底线,你就不干。

你是希望当下就赚得越多越好?还是可以接受稍微低一点的工资,但是希望可以有更大的学习成长空间?

你还要考虑自己的经济状况和家庭责任,有没有房贷、车贷、父母赡养费、子女教育费或者其他家庭交大支出?你是否需要稳定的收入来源?

你还需要考虑行业前景和市场需求?所在行业是上升还是衰退?市场前面明朗,还是逐渐暗淡?

一个人,在不同的阶段,对应不同的职场状态。

不同的职场状态,并没有谁对谁错。

但是,这背后的工作情绪却是完全不同的。

情绪,很多程度上影响着你的工作满意度。

把这些硬性限制条件罗列出来,你几乎就知道你能做什么了。


小结

总之,当同事辞职时,你是否选择跟着辞职,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你需要深入了解其他同事辞职的原因,需要有自己的判断标准,需要深入思考自己的职业规划和目标,需要分析自己面对的机会有哪些,需要列出自己的硬性限制条件等多方面的因素,然后再做出明智的选择。

如果你能够理性地分析问题并采取合适的行动,相信你一定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

这也是我分享给你的决策模型,如果换做是我,那么我会这么做。

但是,对于你,我还是要对你说下面这段话:

做出决策是自己的责任。

听大多数人的话,参考少数人的意见,最终自己做决定。

不管别人给了你什么建议,决策都是你自己的。

最终能够负责的,也只有你自己。


(全文完)

如果你想向我提问,在不涉及隐私的前提下,背景信息控制在200字以内,越详细越好,我将尽可能给出完善的回答。

如果你觉得我的观点对你有所启发,是我的荣幸;如果你不认可我的观点,那你可以倒过来教我一些你认为我应该知道的知识,这是对我最大的奖赏。

我的文章,如对你有所启发,欢迎分享、收藏、点赞、点亮在看。

坚持分享,死磕自己,我是老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