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老师可以“主动改”,但不要一味“被课改”
“人教杯”课堂教学研讨会在大连召开,温儒敏先生做了重要发言,具有拨乱反正、守本清源的指导意义,引发很多关注。
一、以一带三,以语用为基点,带动思维训练、审美、文化传承;
二、避免过于重视“大单元”“群文教学”而忽视基本功培养问题;
三、避免过于重视情境和活动而忽视经典阅读;
四、各学段各年级的教学要求、标准和梯度要尽量清晰;
五、精读课、单篇教学很有必要,不能淹没在任务驱动的讨论中;
六、新课标概念很多不易懂,不必深究与争论,要化繁为简,语文核心素养不复杂,听说读写很重要。
会后,温先生特意在个人微博做了进一步解说,特别批评搞“运动”式的形式主义、教育界的“多动症”,应该体谅老师太忙太累,给老师自我创造发挥空间,老师要主动“去改课”不能“被课改”,要实事求是,结合各自学情,等等。
“以一带三”观点,早在2022年就已经提出,并发表在了相关媒体,全文可戳:《温儒敏 : 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以一带三”》。比如:
一、忽略语言运用的本位,语文课的“语文”会被掏空;
二、课文无论文言文还是现代文,让学生先“正读”,以精读为主;
三、不能因警惕“知识性灌输”而弱化“语言运用”的本位要求。
四、要实事求是,结合各自学情,不要一哄而起搞“运动”式的形式主义。
五、课外阅读多自主选择,范围更广,容许“连滚带爬”地读,以增加阅读兴趣。
六、语文课改非颠覆式革命,应有连续性和相对稳定性。
早在2022年初的北大语文研修班上,他就毫不讳言:“整本书阅读”不能要求太高,能读完就不错了,要降降温。
到了2023年6月23日,在北大中文系有关“整本书阅读”的研讨会上,温教授发言,继续给发烧的“整本书阅读”泼冷水。他强化了三个观点:
第一,整本书阅读不是新概念,古代文化教育就注重整本书阅读。
第二,主要形式应是课外阅读,不应该过分课程化。
第三,要允许学生读“闲书”,不要过于功利、应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