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雅文字下浓浓的人生滋味

2024-08-03  本文已影响0人  不是什么都能逗的

四季流转,万物更迭,自然界的一花一草、一吐一纳皆是风情,皆能触动人心底的柔软。

尤其是放在时间的长河中,不同时代的人因为遭遇各异,对同一事物的感受也各有滋味。那些旧时光的况味我们或许只有在前人的文字中方能体悟。

《梅子熟时栀子香》精选了21位文学大家的40余篇散文佳作,借助他们精致的文字,许多四时风物的美妙破纸而出,扑面而来。

你既可以读到老舍、季羡林、汪曾祺、丰子恺等文坛大咖的文章,也可以读到夏丏尊、梁遇春、鲁彦、庐隐等这些名头儿似乎不够响亮的作家的文章,其实他们都是当时文坛的佼佼者,作品各有风采。

如果不是《梅子熟时栀子香》这类精心编选的散文集,你会错过很多阅读的美好。所以散文这种体裁,对于喜欢阅读的人来说必不可少。

因为家里的一株水仙花经历了旱灾、水灾、冻灾三重灾难而仍然绽蕊吐芳,丰子恺感受到了生机之于人生的意义——“人间的事,只要生机不灭,即使重遭天灾人祸,暂被阻抑,终有抬头的日子。”

夏丏尊论及人们对春天的态度时,列举了古诗中“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等“春怨”“伤春”等类别,而感伤的原因无外乎人事之不如意——“社会愈复杂,人事上的不如意越多,结果对于季节的欢悦的事情减少,感伤的事情加多。”

汪曾祺家里每年都要种两缸荷花,在详细描述了春季芽初绽、夏季雨打荷之后,对于荷的秋冬两季的描述简短之极——“荷叶枯了。”“下大雪,荷花缸里落满了雪。”字愈少而境愈深,这番味道令人无法不爱。

叶圣陶笔下悠扬的叫卖声、徐志摩笔下翡冷翠山居的闲适、季羡林笔下马缨花的光影相转……文字美的表相下,深藏的是自然的奇妙、更是人生的多彩。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