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辑 洞上称谓

2021-01-04  本文已影响0人  水寨茶乡夹门关

王文才:夹门关文史随笔

第一篇   古铜色皮肤

第二章    洞上筰门关

节   洞上称谓


大禹、大费、鳖灵、李冰等人治水,凿开观音崖和胡大崖、挖断山和郑嘴(鸡公嘴),放干“天台湖”和“夹关湖”里面的水后,很长一段时间,观音崖和胡大崖两个山顶之间的距离近在咫尺。仿佛脚下的路是从一个“洞里”穿过一样,不仅大汉的“夹门关”设在这里,而且很长一段历史时期的军镇、集镇、市镇也都设在这“洞”里。这是一个别有洞天的地方。因此,《直隶邛州志·民国志》第四卷第269页这样写道: “夹门关观音岩,旧名洞上……”

《直隶邛州志·民国志》上的“洞上”两个字,我理解的意思,一是在描述观音崖的形状如同是一个“洞”,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雄险气势;《直隶邛州志·嘉庆志》第三卷在第91页就这样说道:“夹门关州南七十里,两山夹岸如门,一水中流,岩开小径甚险,仅通车马。西与天全州及木坪土司交界。《九域志》临邛县有夹门镇,即此。明初置巡检司,今裁。”二是描述这里人们“别有洞天”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格调:这里是宗教圣地天台山的门户,天台山的“天地沙门”又叫“天池沙门”、“桃花府”就设在这里。

“洞上”是道、佛、儒共存共荣的地方,鼎盛时期平均0.496千米就有一座或寺,或庙,或观,或庵,或祠,或宫,或堂,或楼,或塔。其中寺庙46座,观庵28座,祠宫堂17座,楼塔4座。三教势力相比,道教势力最盛,被道家称为“洞天福地”。“洞”是对道家洞天福地的简称,是这里的人们引以为自豪和荣耀的称呼,堪舆陶翁笔下的“桃花源”媲美。也许,这就是历史已经过去几千年,朝代已经换了无数个的今天,冯坝村、清水村、凤乐村、凤凰村……人,还自称家住洞口上的原因吧?

“洞上”是秦惠文王灭蜀以前,古蜀国的要塞边关。古临邛五尺道至康藏清溪道(又叫灵关道)的必经之路,南丝绸水路的终点码头,各地诸侯向京进贡的驿站。

“关”是古代在险要地方或国界设立的守卫处所。清《读史方舆纪要》载:“夹关,在州西南。两山夹立,耸峙如门。自关以西,则土汉接壤,蛮獠错处也。昔尝置兵于此,为戍守重地。”文中的“夹关”即古时的“洞上”,“两山”即啄子山和胡大崖。一水中流,岩开小径甚险,中间仅能通一辆车马;“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具有一将挡关,万夫莫开的雄险,是历代兵家的必争之地。

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派标骑大将军司马错率兵灭蜀后,在天台山的武家山屯兵;派大将军常頞在“洞上”设立大将军府。常頞在“洞上”设关,春夏秋冬日夜派兵镇守。关名以土著人口最多的民族笮(筰)为号,称作笮(筰)门关,或笮(筰)门关。

人们习惯以形象物或标志物……叫一个地方的名字,就把官家取的笮(筰)门关或笮(筰)门关,叫作砦子门、栅子门、峡门关……夹门关。许多人觉得似乎“夹门关”这个名字,很是有根有据,还很大器形象,就不胫而走流传开来。外地人都叫它“夹门关”。不过,夹门关许多年龄比较大的人,还是喜欢叫它“洞口上”、“寨(砦)子门”、“栅子门”。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