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在的陶醉——尼采《悲剧的诞生》
对思想写文章真的不擅长,同时也不想长篇累牍来阐述一个道理。说的人苦口婆心,看的人未必明白,常常在想,别人为啥要花那么多时间来读你写的东西?能同频的人很少,同频还能互知的人更少。
而思想这个东西通常是对自己有用,对于他人,想要思考的那个点未必和你站在一块,就算站在一块,他也最好是去读原著,而不是听一个人在这讲加工过的东西。
对于思想,重心是在自己消化,对自己有积极作用,自己消化了就好。跟别人沟通,在用的时候最好是以对话的方式进行,这样两人的思想在交流中有即时性,调整性,会更具有提升意义。
写诗倒是有一些现实意义,就是在写的过程中你能抓住自己,一但抓住,意义就产生了。至于后续你是否在意有读者,深层次的需求是在寻求共鸣。
说了这么多,回归到今天好像还是得写的一点思想,尼采的《悲剧的诞生》。只为给一个忙碌而又会思考此在的朋友。
尼采写这本书,也是有紧迫的不得不说的一些理由。发现了生命中的某个奥秘,他急切地想告诉全世界。但他也说了,这是一条小路,只有少数的人会被引过来。而我就是那个爱走小路的人。
在海德堡有一条哲学家的小路。对那一次因时间关系,我只在它的脚下徘徊了一会的懊恼,我后来这样宽慰自己的,或许当时并没有紧迫性的需求一定要走在那条小路上去,就算去了,我也没有明晰的哲学家的思维。它留给我的是牵挂,在今天读了尼采的《悲剧的诞生》时,和随后研读更多哲学家著作后,走在那条小路上的共鸣意义当是无价的。我期待着,这条路会引领着我挖掘更多前人给我留下的思考宝藏。
一口气读了尼采的《悲剧的诞生》前8节内容,读完了他述的1/3内容。读的中途有惊叹,有悲怆,有赞同,也会有压抑,更多的是震撼。
尼采运用“酒神”的形象,阐释了什么是“此在的陶醉”。从日神阿波罗出发,一直到酒神迪奥尼索斯的诞生。也是日神护着酒神,让他诞生了。
日神的艺术表现形式是雕塑和史诗,是梦幻艺术。酒神的艺术表现为音乐,是醉狂艺术。
阿波罗是一切造型力量之神,是发光者,掌管着内心幻想世界的优美图像,是梦境。在梦境里有一条不可逾越的界线,一但逾越,就会产生病态的印象。阿波罗掌握着这条界限,他有大智大慧的静穆,有适度的克制,自知,避免过分狂暴的冲动。
在艺术上来讲,阿波罗就是那个在你沉溺的时刻警醒你的人。他是隐身其中的安坐者,让你感受幻象的乐趣、智慧和美丽,促使个体人产生让人得到解救的幻觉,而他沉浸在对这种幻觉的观照之中。其艺术表现形式是诗歌。
而酒神,在日神的安全的庇护下诞生了。在遵守重重限制和恪守节制,天性中涌出了一种叫人筋化骨酥的狂喜,“过度”显现为真理、矛盾,由痛苦而生的狂喜从自然的心底迸发出来。进入了一种忘我的境地。这就是酒神的诞生,其艺术表现形式为音乐。用一个醉字形容很贴切。
懂诗和音乐的人,更能懂日神和酒神。
对于酒神,很多人或许有偏见。他会有野蛮与狂暴的的潜在疯狂,会有诱人的旋律赋予某种魔力,会在拨弄竖琴时发出幽灵般乐声。这些都可能让人沉浸其中,致其发狂。
所以后世有人说尼采偏执,他的一些理论影响到xitele.哲学被更多人定义为肃穆,阿波罗的形象更能代表哲学,而酒神更偏向艺术。但仔细想想,关乎于人的思索都该称为哲学。如果你无法否认酒神在你体内的存在,你就不该对他执有偏见。
只有你看见了他,你才能关照他,驯化他,让他升华为艺术上的形而上学。让他在安全的境地释放他的能量。
不同的人会歪曲酒神,就在与每一个人受到此种诱惑,他最初是在哪?有怎样的原始状态。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酒神是可怕的,如果你并不自知。但别忘了,酒神是在阿波罗自知的情景中诞生的。自知是酒神的保护神。日神给酒神让道,在于日神有可控的力量。
尼采的哲学借助于这两位奥林匹斯山上的神讲清楚在人身上存在的两种根深蒂固的形态。二元论让生命更赋予了张力,也是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深度。这是尼采的可贵,却是被很多人误解也用错了。
对自己没有特别清晰认知的人,我建议别读尼采,对世界没有通透认识的人,很容易偏执地理解酒神,让自己进入一种悲惨的境地。要么陶醉于悲苦,要么陶醉于心魔,或许还陶醉于某个一种想得而不得到的事物,权力,金钱。而这些东西,一但沾染上酒神,当如临深渊,万劫不复。
但酒神,他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纵向,在那一刻,时光可以停滞,生命由此延长——此在的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