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哈佛大学研究成果:体重对于健康和寿命的意义超乎你的想象
你好!我是福爸,职业是医生和临床营养师,分享有用有趣的营养和健康知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身边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胖纸,而减肥则成为了一种时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转变,超重和肥胖率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成为一个日趋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请看一组数据,数据来源为权威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我国成年男性居民超重率为22.8%,女性为30.1%;成年男性居民肥胖率为7.1%,女性为11.9%。6-17岁男性儿童少年超重率为4.5%,女性为9.6%;男性儿童少年肥胖率为2.1%,女性为6.4%。中国正在追赶美国,成为胖纸的国度。

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的一个标准是体质指数(BMI),计算公式为BMI=体重(公斤)÷身高的平方(米)。对于我国居民,健康成年人的BMI应在18.5-23.9 Kg/m2之间,当BMI介于24.0-28.0 Kg/m2之间可判定为超重,当BMI≥28 Kg/m2时可判定为肥胖。福爸作为一名不太油腻的中年男银,BMI为22.3,小小的自豪一下。
在传统中国文化看来,胖代表着生活水平高,有福气,所以中国有一个形容胖纸的词“富态”。可是随着胖子数量的增加,慢性病也成为最常见的疾病。然而公众对于肥胖的危害认识仍然不足,至少大部分中国人还没有把肥胖当成是一种疾病。实际上,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明确宣布,肥胖本身就是一种慢性病,同时还会大幅度增加患其它慢性病的风险,影响人们的寿命。最近,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专家系统研究了生活方式和体重对健康和寿命的影响,结果发现:体重对于健康的意义超乎你的想象!

哈佛大学的研究成果发表在权威学术期刊《Circulation》上,题目为《健康生活方式对美国人群期望寿命的影响》。研究对象共包含78865名女性和44354名男性志愿者,收集了他们的日常饮食、体力活动、吸烟、饮酒、体重等信息,经过统计分析发现,吸烟、酗酒、体力活动少、不健康饮食和肥胖都会降低人群的寿命,而健康的生活方式在慢性病预防和延长寿命方面有重要作用。我们重点看一下体重对健康的影响。在此研究中,研究人员将参与调查的人按BMI指数进行分组,分析体重对于健康和寿命的影响。结果如下:
BMI介于30-34.9 Kg/m2的肥胖人群的死亡率是BMI介于23-24.9 Kg/m2的人群的1.4倍;
BMI≥35 Kg/m2的重度肥胖人群的死亡率是BMI介于23-24.9 Kg/m2的人群的1.9倍;
结论:相对于体重正常的人,肥胖者的寿命较短,而且体重越大,寿命越短。

所以说,控制体重对于健康的意义是非常大的。其实我们的老祖宗早就发现,长寿的人基本上没有胖子,所以有”有钱难买老来瘦“的说法。而要想控制体重,无非在“管住嘴”和“迈开腿”上做文章。合理膳食和适量运动相结合的生活方式,是控制体重的不二法门。
哈佛大学的这项研究也发现,不管是体重正常的人还是胖纸,每周3.5小时以上中等强度到高强度的体力活动、健康均衡的饮食、戒烟、不酗酒,就会增加预期寿命。能延长多久的寿命呢?用具体数字来说明:50岁以上且BMI≥25 Kg/m2的超重或者肥胖人群,如果能够改善自己的运动、饮食、吸烟、酗酒习惯,预期寿命可以延长10年。

我是福爸,专注临床营养十余年,主修疾病营养支持、体重管理和母婴营养。更多干货和美食藏在专题《营养与美食》,欢迎关注。
老规矩【关注、点赞、转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