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站桩要领及方法 腹式呼吸法图解

2020-12-13  本文已影响0人  8a6e5acdf8b8

站桩

1,两脚分开,与肩同宽。

2.调整身心,放松身体,平稳呼吸,心态平和。

3.稍屈膝,似坐非坐,双手合抱,两手高度在胸与之间,五指撑开,(但不要用力)两手心向对,两手距离以十五公分左右,胸与手之间约在三十公分左右,舒服为度,呈抱球状。

站桩最重要的就是让身体放松下来,这中间有几个要领需要我们认真把握。

第一就是把头往上微微抬起,目视前方,就好像有一根线拉着头,这时候,颈部是舒展的,下颚是微微的含着,这时候会感觉到头轻轻地往上顶着,练久了,会感觉到思维特别敏捷,感觉特别灵敏;

第二点是含胸拔背。在站桩时,我们的手好像抱球一样,前胸是空的,后背就圆起来,(含胸不是含心,圆背不是驼背)会感觉很充实,找到这种感觉的话,我们的气血就不会浮在上面,所以,站桩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在慢慢的练习自然呼吸。很多人把含胸拔背给误解了成含胸驼背了。很多肺气不足的人就喜欢含胸弯腰站着,脊柱是弯的,尤其是一些大学教授、高级知识分子等,就喜欢这样,好像对人很恭敬的样子。实际上这是内在的气不充实,尤其是肺气不充实的表现。我们在站桩的时候,要含胸拔背,就是在挺直脊柱的同时把胸放松,双手做出抱球的姿势,这就是第二个要领。

第三点松腰坐跨。松是放松,把腰松下来。似坐非坐,跨就是髋关节。松腰坐跨的主要目的就是把腰放松下来。一般人喜欢挺腰,导致腰部肌肉很紧张。站桩就要求腰部放松,松腰的时候,腰是微微往后贴的,从腰椎到脊柱成一条直线,腰是平贴的,这样腰能够得到放松。怎么验证呢?比如说我们靠墙站着,如果不松腰的话,在腰与墙之间可以插一只手进去。如果松腰的动作做到位的话,把腰真正贴到墙面上,手是插不进去的,这是一个衡量标准,就是让我们整个腰部跟墙面完全平贴。那么,跨怎么坐呢?实际上就是腹部放松,腰就会自动下沉,这样一来,腹部就厚实了。所以,练站桩长了以后,小腹丹田气会特别的饱满充实,抗击打能力很强。

第四点是膝关节放松。膝关节放松,全身的力量就都落到脚底了,脚底的涌泉穴(脚底的前三分之一处)是肾经的起始部位,肾水就像泉水一样从这儿涌出。我们都知道身体有十二条经脉,涌泉穴老百姓叫做脚心,很多人都知道搓脚心可以治疗睡眠,原因就是把脚心搓热了之后,火气就降到肾水里面去了,这叫水火既济,可以帮助心肾不交、水火不济的人入睡。而我们通过站桩也可以达到这一效果,把气血沉到涌泉。我们通过这种方式把全身力量放到足底,身上不使劲,越放松越好,这也是引气血下行的一个方法。

站桩站得久了,练到位了,同时也拥有拉筋的功效,能把整个脊柱给拉直。我们都知道,小孩的脊柱都是很直的,人老了之后,脊柱就弯了。所以说,脊柱是否舒展,与人的健康有很大关系。中国古人最擅长的事情就是抓住主要矛盾,把主要矛盾解决了,其它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站桩恰恰就是把脊柱充分的伸展开的绝妙办法!

人的很多疾病,如头痛、颈椎病、肩周炎、眩晕、心慌、胃脘痛、腹泻、腰椎病、下肢麻木等都与脊柱错位、紊乱、间盘突出等问题有着莫大的关系,脊柱舒展健康,很多疾病自然迎刃而解。因为脊柱跟脏腑的联系非常密切,因为每一个内脏都有神经跟脊神经相连。所以说,只要脊柱练好了,内脏的很多问题自动就好了。有人可能听说过,西方有一套医学叫做整脊医学,可以通过整脊治疗很多内脏的病,原理就是这个。

站桩能够调理改善身体,原理也在于整脊,把脊柱的位置和状态调整好之后,内脏的病自动就好了。一般人无论行住坐卧,很多重量都是压在脊柱上的,所以脊柱(特别是腰椎和颈椎)容易出问题。通过站桩,周身松透,将脊柱不正确的压力卸掉,把脊柱充分的舒展,并且让它松沉下来,身体完全松下来,内脏的运动就活跃了,内气就开始恢复。不信的话,我们可以看小孩,小孩的脊柱是直的,肚子是圆鼓鼓的,很饱满,整个身体都是圆呼呼的,这是人体处于健康状态的表现。

我们通过站桩,实际上就是恢复人体的健康状态。人在12岁之前,阳气没有泄之前,是先天纯阳的状态,站桩的目的就是把身体内在的先天状态给它练出来。

很多人对呼吸有些茫然,其实站桩时不用特别去管呼吸,练久了,练到位了,呼吸自然会变得长久而轻柔。很多人的呼吸是粗重的,呼吸粗重说明人的烦恼习气比较重。站桩将呼吸练得轻柔了,心也会变得清净,乱七八糟的念头也会少很多。

一般来讲,站桩从短时间开始站,站到长时间,就是一开始先站10分钟,到后来可以站半小时到40分钟,再后来站到一小时。越站身体会越放松,身体越放松你会感觉越舒服,到后来就会感觉到每天都要站一站,这样的话全身就舒展了。

腹式呼吸法是最基础的一种呼吸方法。它是学习其他呼吸法的基础,是通过加大横膈膜的活动、减少胸腔的运动来完成的。

腹式呼吸是让横膈膜上下移动。由于吸气时横膈膜会下降,把脏器挤到下方,因此肚子会膨胀,而非胸部膨胀。因此,吐气时横膈膜将会比平常上升,因而可以进行深度呼吸,吐出较多易停滞在肺底部的二氧化碳。

腹式呼吸法可分为顺呼吸和逆呼吸两种,顺呼吸即吸气时轻轻扩张腹肌,在感觉舒服的前提下,尽量吸得越深越好,呼气时再将肌肉收缩。逆呼吸与顺呼吸相反,即吸气时轻轻收缩腹肌,呼气时再将它放松。

呼吸在这种方式下会变得轻缓,只占用肺容量的一半左右。舌尖轻轻顶住上腭。逆呼吸与顺呼吸的细微差别:呼吸只涉及下腹部肌肉,即紧靠肚脐下方的耻骨区。吸气时轻轻收缩这一部位的肌肉,呼气时放松。

腹式呼吸是让横膈膜上下移动。由于吸气时横膈膜会下降,把脏器挤到下方,因此肚子会膨胀,而非胸部膨胀。因此,吐气时横膈膜将会比平常上升,因而可以进行深度呼吸,吐出较多易停滞在肺底部的二氧化碳。

腹式呼吸以膈肌运动为主,吸气时胸廓的上、下径增大。正常的腹式呼吸一次约10-15秒,能吸入约500毫升空气。腹式呼吸时,横隔肌会下降,腹压增加,感觉好像是空气直接进入腹部,这时若把手放在肚脐上,会感觉手上下微微抬放。

胸式呼吸

大多数人,特别是女性,大都采用胸式呼吸,只是肋骨上下运动及胸部微微扩张,许多肺底部的肺泡没有经过彻底的扩张与收缩,得不到很好的锻炼。这样氧气就不能充分地被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时间长了,身体的各个器官就会有不同程度的缺氧状况,很多慢性疾病就因此而生。

所以学会呼吸,能有效地增加身体的氧气供给,使血液得到净化,肺部组织也能更加强壮。这样我们就能更好地抵抗感冒、支气管炎、哮喘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同时由于横膈膜和肋间肌也在呼吸中得到锻炼,我们的活力与耐力也都会相应得到增加,精力也就更充沛了。

以下方法能帮你判断自己的呼吸方式是否健康: 如果吸气时胸部和腹部收紧,呼气时反而鼓起,则说明呼吸方式错误。

腹式呼吸的优点

一、能够增加膈肌的活动范围,而膈肌的运动直接影响肺的通气量。 [2]

研究证明:膈肌每下降一厘米,肺通气量可增加250至300毫升。坚持腹式呼吸半年,可使膈肌活动范围增加四厘米。这对于肺功能的改善大有好处,是老年性肺气肿及其他肺通气障碍的重要康复手段之一。

二、扩大肺活量,改善心肺功能。能使胸廓得到最大限度的扩张,使肺下部的肺泡得以伸缩,让更多的氧气进入肺部,改善心肺功能。

三、减少肺部感染,尤其是降低患肺炎的可能。

四、可以改善腹部脏器的功能。它能改善脾胃功能,有利于舒肝利胆,促进胆汁分泌。腹式呼吸可以通过降腹压而降血压,对高血压病人很有好处。

五、安神益智。

六、腹式呼吸法可以有效消除腹部多余的脂肪,是爱美女性的首选练习法。

练习方法

吸气

采取仰卧或舒适的坐姿,可以把一只手放在腹部肚脐处,放松全身,先自然呼吸,然后吸气,最大限度地向外扩张腹部,使腹部鼓起,胸部保持不动。

呼气

腹部自然凹进,向内朝脊柱方向收,胸部保持不动。最大限度地向内收缩腹部,把所有废气从肺部呼出去,这样做时,横膈膜自然而然地升起。循环往复,保持每一次呼吸的节奏一致,细心体会腹部的一起一落。

腹式呼吸的关键是:无论是吸还是呼都要尽量达到“极限”量,即吸到不能再吸,呼到不能再呼为度;同理,腹部也要相应收缩与胀大到极点,如果每口气直达下丹田则更好。

练腹式呼吸一般是用来养生保健,由于其吸入的氧量高于正常情况下的两到三倍,所以也可用来治疗人体内脏各部位的疾病。比如头痛,就可以在吸满一口气时,脚跟突然离地,迫使气体直冲头部,然后呼出。当然,针对不同的康复治疗,均应有药物配合,而且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腹式深呼吸简单易学,站、立、坐、卧皆可,随时可行,但以躺在床上为好。仰卧于床上,松开腰带,放松肢体,思想集中,排除杂念,也可说是进入气功态。由鼻慢慢吸气,鼓起肚皮,每口气坚持10~15秒钟,再徐徐呼出,每分钟呼吸4次。做腹式深呼吸时间长短由个人掌握,也可与胸式呼吸相结合,这便是呼吸系统的交替运动。如能长年坚持每天做腹式深呼吸,就会收到“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强身延龄的奇效。

注意事项

1、呼吸要深长而缓慢。

2、用鼻吸气用口呼气。

3、一呼一吸掌握在15秒钟左右。即深吸气(鼓起肚子)3~5秒,屏息1秒,然后慢呼气(回缩肚子)3~5秒,屏息1秒。

4、每次5~15分钟。做30分钟最好。

5、身体好的人,屏息时间可延长,呼吸节奏尽量放慢加深。身体差的人,可以不屏息,但气要吸足。每天练习1~2次,坐式、卧式、走式、跑式皆可,练到微热微汗即可。腹部尽量做到鼓起缩回50~100次。呼吸过程中如有口津溢出,可徐徐下咽。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