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死了

2018-03-14  本文已影响0人  新人作者小可

上帝死了——尼采
哲学死了——霍金
霍金死了——网民
比起霍金的生死之日和哪位大科学家相同,这三个死了之间的微妙关系,更让我感兴趣。前两个「死了」有何深刻内涵,我们今天不讲。但无论这些话合理与否,它们都代表了一种声音——历史车轮向前滚动时发出的隆隆声。

霍金成名于《时间简史》,然而据Kindle阅读记录统计,大多数人读《时间简史》没有读到超过全书的6.6%。这说明即使是像霍金这样深谙写作之道,人生历程也极其吸引眼球的科学家,也没能真正意义上和大众对上话。从这个角度来看,开头的三句话正刻画了话语权力的转移过程。过去我一直以为这是一件好事,可近来发现并非如此。过去讲「知识就是power」,可现在似乎颠倒了过来,成了「power就是知识」。互联网把所有人的power拉平了,很多时候最能吸引最多眼球的信息就成了真理。这当然不是什么好事。
小崔嘴皮子一贴就能把转基因这么科学的东西变成阴谋,那么在一些更难以说清的领域,就更加一塌糊涂了。比方说政治经济历史文化,人人都觉得自己有一套见解,或者能在网上找到合适的意见领袖,或者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结成「部落」。这种部落产生的回音室效应(echoing chamber)和信息流瀑(或信息流串information cascade)对人的思维可以产生根本性的影响。中毒深者,沉浸于部落和相应的话语体系带来的无与伦比的舒适感中,所有逻辑和知识都对他们无效。
所以「霍金死了」便可以拿来描述大众对信息的操纵。现成的例子

爱因斯坦生日这天,霍金走了。霍金出生的那天,是伽利略去世的日子,此乃天选之人。

一个致力于排除上帝的物理学家,却被人以这样一种颇有神秘主义色彩的方式铭记,可以算一种相当的荒谬了吧。

要解决这个问题,教育固然是一个基本的手段,但也要讲究方法。学理工的却掉进各种逻辑陷阱,搞人文的给崔永元用力鼓掌也已经见怪不怪了。所以现在倡导通识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再者,所谓批判性思维的教育,也是非常合理的,而且需要从娃娃抓起,不必把任务全留给大学。我以为这些东西就是让我们能够建立一个「最低的共识」,从而让生而孤独的人类能与其同类有效沟通,并因此而伟大。

还有一件有趣的事,我在空间里发了关于霍金生卒时日的信息,但并没有做任何评论。有人把我批判一番,不能不说是一种进步,却还是犯了最基本逻辑谬误,没有区分事实和观点。我反驳道:难道我说60-1=59也要抓我坐牢吗?
这涉及到另一个问题,人往往是非理性的,教育所能解决的问题也是有限的。最根本的解决方案似乎还是让人成为「超人」,由此而来的问题,也是不计其数,但是在技术上做一些尝试,确实是一件可以先做起来的事,下次再谈。

Got ist todt. ——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
Philosophy is dead. ——Stephen Hawking

Today, one of the greatest physicists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has stopped thinking.Obviously, he is quite popular. The similar situation in my QZone I've seen last time was Kobe Bryant's retirement.When I get material for this essay, I found two pretty good articles whitch are much greater than mine.They conveyed the views which I maybe cannot express clearly.If you are interested in these two articles,then just click the links I pasted here.

时间简史和时间简史刻奇
互联网时代,做个不被蒙蔽的理性思考者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