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四个境界你属于哪一个?
《中国哲学简史》作者冯友兰,在书的结尾处给大家阐述人的生活是有四个境界:
第一层境界。就是一个人所做的任何事都是像儿童或原始社会当中的人一样,他只知道这件事情对自己的感受,他感受不到这个东西对别人的意义,这种人生叫作自然境界的人生。自然境界,就你生活得像个孩子一样,你生活的像一个原始人一样。
第二种境界就是他有私,他时刻意识到自己所做的事情是为了自己,但他知道这个社会的规则。他不会全然的不讲道德,因为他讲道德也是为了自己。这种人我们说叫功利境界,就是必须用法律来约束的人,这个叫功利境界。
第三种人呢?说他懂得世界上并不只有自己,还存在着一个社会,它是一个整体,自己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本着这样的理解,他做任何事情都是为了整个社会的好处。或者用儒家的话来讲,他行事,为人是为义,而不是为利。他是真正有道德的人,所做的都合乎道德,具有道德意义,这种人生境界叫作道德境界。
但这个始终还不是最高的境界,人最后可以达到的境界是他有这样一种认知。知道在这个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大权的整体,就是宇宙。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还是宇宙的一个成员,是一个公民,但他同时还是一个天民,这种境界叫作天地境界。
所以在这四种境界当中,前两种,也就是我们说的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都是一种自然状态。而后两者是人应有的生命状态。道德境界所讲求的是道德价值,天地境界所讲求的是超越道德的价值。就是当我们真的能够活到孔夫子所讲的“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的时候,就是超越了道德的境界。
在之前,我们可能需要通过各种名相,需要通过各种法度,需要通过各种道德的约束来要求自己。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我们对自己的要求。但是到做到最后的境界,你发现你真的做到了天人合一,你可以遵循着道去做事,就像庄子所追求的这种纯然的快乐一样。
所以思考一下哲学的问题,我们从哪来,到哪去。我们怎么样能够让自己的认知再上升一个台阶?也许能够从客观上帮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的豁达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