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集体宿舍该是怎样一种存在?
1
前一段有报道称,南京大学2017级新生的学号顺序和宿舍安排,差不多都是按照学生们的生活习惯、卫生特点、学习特点等“个人元素”来“合并同类项”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相似的同学更容易“连号”,被排在一起。
这个消息一公布,网上一片赞誉。
家长们对这种“以学生为本”的做法深表支持。在他们眼中,孩子离家在外,没有了亲人的呵护,身在完全陌生的环境,和完全陌生的同学相处,在生活习惯等诸多方面必将存在着种种差异,而宿舍里的舍友更是大学四年每日朝夕相处的对象,自己的孩子能不能和别人家的孩子和睦相处,这不免让他们担心。
更是由于近年来在高校宿舍里因矛盾而频繁发生的大学生伤害事件,更扩大了家长们的心理阴影面积,他们对于大学宿舍产生了种种联想和猜忌,大学生集体宿舍究竟是怎样一种存在?
2
大学宿舍是大学生在校求学期间学校专门配备的、用于休息和交流的固定场所,通常大学宿舍有双人间、四人间、六人间和八人间。拿我工作的大学来说,学校针对不同的学生需求有四人间、六人间和八人间,四人间和六人间都是上床下桌配置,八人间宿舍设施较为简单,四张床都是上下铺,一张共用的桌子摆中间。
大学新生入校,办理完入学手续后就要安排宿舍入住,在分配上遵循以下原则:
同一专业的尽量分配到一间宿舍;
新生按顺序入住宿舍(就是说按报道顺序,前后脚来的同学更容易分到一间宿舍);
有特殊身体情况的学生优先分配向阳宿舍或条件更好的宿舍;
.................................
总之,在宿舍分配上,除去个别身体有缺陷的学生,还是做到不分高矮胖瘦不论富贵贫穷的一视同仁,这样分配的结果看似做到了公平合理,但可能会导致宿舍几个人因为个性和生活习惯的差异而矛盾丛生。
记得我做辅导员工作的时候,学生来自五湖四海,起初大家在一起相安无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个人的个性和生活习性开始彰显,这时就有人看不惯了。
大一入学没几个月,有几个男生找到我,向我表达了对于其中一个舍友的厌恶之情,理由是这位舍友不爱合作,舍友平时在宿舍打打闹闹无话不谈,他则在一旁默不作声。舍友要请他打牌,他总是找各种理由推脱。舍友周末约定去聚餐,他连连摇头说没时间。
为此,他的舍友曾友好的和他交谈,却遭来了他的不满,舍友的好心劝慰不仅没起到效果,反而加重了他的敌对情绪,他开始与舍友为敌,舍友和他之间也变得更加不融洽。他的舍友后来和我说,本想着一个宿舍的大家都是好哥们好弟兄,这位舍友却怎么也不愿意和他们一个步调,这让他们很反感。
再后来我了解到,这位不合作的舍友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和爱玩爱闹的舍友相处,难免个性和喜好上有冲突。为了不让宿舍矛盾加剧,也很担心这位性格内向敏感的学生做出过激的行为,我给他调了一间单人宿舍,之后的大学时光,他一个人在一间有六张床的宿舍独自生活。
而相比男生,女生宿舍内部矛盾要更加的尖锐和不可调和。
讲真,和大大咧咧的男生相比,女生的妒忌心更强,更容易钻牛角尖,更容易在小事上吹毛求疵。
譬如有的女生抱怨舍友是夜猫子类型,睡觉太晚,严重影响了别人的作息规律;有的女生抱怨舍友半夜爱说梦话,有的女生睡觉爱打呼噜;有的女生抱怨舍友说话太直,完全不顾及别人感受;有的女生抱怨舍友小气,不舍得与别人分享。
还有不爱打扫卫生的女生、不修边幅的女生、不爱洗澡的女生甚至只是吃饭爱呱唧嘴、刷牙声音太大的女生等等等,这些在外人看来鸡毛蒜皮的小事都是引爆舍友不满的理由,甚至舍友之间会横眉立目大打出手。
3
刚步入大学的孩子,还处于青春期躁动、心智不够成熟的阶段,他们通常眼里揉不得沙子,还不懂得用一种宽容和理解的心态去面对别人,当看到别人做出“不合常理”的举动或行为时,他们通常会显得不耐烦甚至是看不惯。
心理学有一种“九型人格理论”,是将人格划分为九种,研究各种人格的特点以及不同人格之间差别的理论。它大致可分成:
九型人格可以看出,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在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形成自己的人格认知,他们依据着这种认知认识自己了解别人,但又不得不说,每一种人格都是优点和缺点的集合体,都有被别人诟病和质疑的可能。
你是追求“完美型”的人,你上进好强,对自己和别人要求甚高,会及时的纠正自己的错误,也就难免会纠正别人的错误;你是追求“成就型”的人,你有很强的取胜欲望,不能接受不如别人的事实,因此你就很难开放自己与人坦诚交往;同样,你符合哪种类型,也就意味着你有吸引人的特质,也同样具备别种类型的人不能接受的特质。
以前常听一句话,要尊重每一个人的不完美。
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除去身高长相上的差异,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也会一点点地附带上自己的个性和腔调,当我们离开了熟悉的家庭和生活环境,与同样具有个性腔调的同学共处一室朝夕相处时,难免会因为别人没有和自己相同的步调而生出不满的情绪,有些是可以调和的,有些却是水火不相容的。
殊不知,每个人都是优点和缺点并存的混合体,都有自己的小毛病和闪光点,当你盯着别人的小毛病看不惯的时候,其实别人也对你的某些小毛病耿耿于怀。
在我当辅导员期间,曾接触过这样一个女生宿舍,宿舍六个人来自不同的省份,地域的差别带来了生活习性上的差异,其中有两个女生A和B在校期间断断续续的和我抱怨对方。
女生A对女生B的行为相当不满,诸如不爱学习、经常熬夜等等,而女生B同样对女生A喜欢控制的行为也颇为反感,就这样两个人在宿舍处的水火不容。后来,她们两个拉帮结派,以宿舍为单位,三人一个团伙,就此两个团伙针锋相对,小摩擦不断。
讲真,两个人都是优点很明显的学生,女生A属于完美型的人格,学习生活上事事追求完美,女生B属于活泼型的人格,乐观新潮,追求时尚。但两个人也都存在自身的问题,追求完美的女生A自然看不惯不学习不努力的女生B,而不喜欢承受压力、想愉快生活的女生B也看不惯刻板毫无生活情趣的女生A。
不能说两个人谁对谁错,只能说性格类型不同,看事的角度就会不同,对别人的好恶就会不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在集体生活中每个人都能站在对方的角度来考虑,如果发生矛盾的两个人都能心平气和的用善意和劝慰的方式来感化对方,我们的大学宿舍是不是会变得融洽和谐许多?
道理讲的很明白,但实践起来却很难。大学宿舍依然是同学矛盾的聚集地和多事之地,这是我们原生家庭只注重学习成绩的教育的失败,也是每个学生成长道路上缺失的重要一环。
4
再说回到南京大学按照学生们的生活习惯、卫生特点、学习特点等“个人元素”来分配宿舍的事。
南大学工处领导介绍说,宿舍这样的分配方式是为了让新生们在南大的大学生活过得更愉快舒适。还说,我们这样‘大费周章’的安排,是有科学原理的,这样分宿舍避免了因随机安排而导致的差异化过大现象,消除了制造寝室矛盾的不利因素。
这让我想到了发生在我读书时本科学校的一件事。
大三刚开学的那阵,班上有几个女生向老师提出想合住一间宿舍的念头,说是为了考研。她们的理由是有共同追求的人在一起更容易形成好的学习气氛,更有利于大家一起成长。老师综合考虑,最终把她们四个人从不同的宿舍抽调出来,重新安排到了四人间,而实践证明,这种选择和安排是大快人心的。最终毕业的时候,四位女生全部考上研究生,一个985高校,一个211高校,剩下的两位女生也是被心仪的学校录取。她们的宿舍也被受封考研寝室,老师更是被点名表扬,领导称赞此举甚是高明。
可以看出,让同样爱学习有追求的四位成就型人格的女生一起生活,因为她们有着共同的追求和目标,反而能够彼此成就。换句话说,如果让她们继续留在原宿舍生活,可能就会因为某个别种类型人格的舍友而影响了学业,可能最终的考研结果就会变得不一样。
在宿舍分配问题上,让爱学习肯上进有共同追求的学生共处一室,那么学习的氛围必将更浓。
放大了说,人总是和自己性格脾气秉性相合的人在一起才会觉得舒服,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南京大学能够参照每个学生的差异和共性,综合考虑做出相对合理的宿舍人员搭配,不失为明智的选择。
5
人不是独居的生物,总要和外界发生联系。有人说,大学就是半个社会。但是大学毕竟不同于社会,大学还算是一片净土,学生在这里求知识明事理交朋友,积累步入社会之前的阅历和经验。学生腹中没有那么多的春秋三国,也不会像社会油子那样沾染上太多的江湖气。
大学生之间不存在太多的利益纷争,他们还处在开眼看世界的懵懂阶段,因为年轻,不免狂躁气盛,同学之间、舍友之间也难免发生一些小矛盾小摩擦,又因为心智的不成熟,还没有足够的宽容与理解对待那些与我们意见相左的人。
我们的教育体制还没有优化到让每位学生和家长满意,对待学生我们常常是一勺烩,却不知这本就是一个参差多态的差异群体。我们的大学就像是一块块恒温恒湿的优质土壤,但我们接纳的是一粒粒饱满却各不相同的种子。
作为集体生活的宿舍,更是舍友朝夕相处的空间,我们不能草率的把各不相同的种子放在同样的温室,因为每一粒种子的生长周期和成熟期都各不相同。
每一粒种子都有结出累累硕果的可能,我们能够提供的就是选择适宜的土壤,让他们在各自熟悉的环境和氛围里茁壮成长。
这也许才是大学生集体宿舍正确的存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