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故事城市故事散文

到南方去

2017-11-10  本文已影响0人  木鱼的鱼

到南方去

到南方去

到南方去

你的血液里没有情人和春天

没有月亮

面包甚至都不够

朋友更少

-----海子《阿尔的太阳》

1

突然发现自己来到上海已经八年了。

回想起当时想要留在这里的理由,单纯的有点可笑,只是觉得这个城市很好。几年的校园生活让我充分感受到大城市的丰富多彩,不像小地方要讲多人情世故,上海有一个相对公平的奋斗环境,只要努力就能在这里站稳脚跟,续写学生时代的美好生活,以后自己的小孩也能享受更好的教育,最起码不用像他爹当初那样有做不完的试卷。这个最初的上海梦,也算得上中国梦的雏形吧。

直到工作两年后的某一天,一种陌生的感觉油然而生,现在的生活和我以前想象的不太一样。眼下没有一千多能住一年的宿舍,也没有能相互倾诉室友,偶尔的觥斛交错也只是维系关系的过场。按照电影里的套路,在主人公突然领悟的瞬间,功力会猛然大增干翻全场,最后再来个潇洒回头,留下帅气的背影。然而现实却是,我想不起来自己究竟是在哪天第一次有了这样的感触,忙碌且一成不变的生活让我忘记的自己当初的想法,感知力的范围也渐渐缩小,最终被禁锢在这个躯体之内,不管身处何处都像与世隔绝。

不免感慨一声:原来这才是生活。

2

晚上时不时加班到八九点,地铁站里依然熙熙攘攘,这时候人民广场的霓虹应该和上学时看到的一样吧,不过现在只是它一个地铁站的站名罢了。连上地铁wifi刷一刷朋友圈,点开消息提示,都是给好友点赞后的提醒。以前的朋友圈真的是朋友围城的圈,在一起就有牛可吹有游戏可打,现在的朋友圈就是一屏又一屏的动态,除了点赞外就没有参与的机会。

大家都很忙。

回到租房的小区,路灯一直很昏暗,虽然每天只走两次,但是不用路灯也能走到住的地方,“家”这个字眼变得非常遥远,家在一千公里外的北方小城,家在七天年假的往返之间。

躺在床上就不想动,拿起手机就好像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可以屏蔽信誓旦旦的健身计划和学习目标。累了一天休息一下不为过吧,打几局农药又到了深夜。

早上醒来后记不清做了什么事,回过神来已经挤在地铁上拿出了手机。

这是新的一天,和往常别无两样。

3

前几天回老家参加同学的婚礼,小城正在大拆大建,儿时的回忆只残留在几条主干道上,其他的地方都已变了模样。

人对生活的主观感受是建立在一种惯性上,某一段相似的时间才能称得上“生活”,上班是一种生活,放假就是另一种生活。随着每年在老家度过的时间越来越短,这段时光渐渐成为了一种插曲。对家乡的印象就成了片段的拼接,只能在脑海里把每次回乡的感受连接在一起,组成一个看起来连贯的生活,可惜这些记忆里的街道会突然变化,和朋友的感情也是仅存在与无关同样的玩笑话里。

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会突然发现,所谓的家乡已经和自己的当下一刀两断,可悲的是那个断口早已出现在很多年以前,我们只能小心翼翼的对它缝缝补补,却又无法阻止它不断变大,直到有一天变的物非人非。时间段针线太疏太细,最终只够在记忆里勾勒出家乡朦胧的形状。

和高中的几个死党吃饭,他们读完大学后都选择回来发展,除了一开始几句玩笑和调侃之外,聊天渐渐有了难度。以前的句式都是以“我们”二字作为开头,现在却变成了“你们”,而聊的内容无非询问近况,然后只能强行说一些回忆来避免冷场。一种无法阻拦的力量在将我从“家乡”这个地方抽离,不论身体的距离还是精神的距离。

对离乡人而言,家乡就像古玩珍宝,时间越长越珍贵,也正因为如此,家乡慢慢变成了一个再也回不去的概念。

长久离开的人没有家乡。

4

吃饭回来的路上遇到一个熟悉的面孔,互相不认识,仅仅是因为小时候上学会经常见到,小城很小,年龄相仿的都有印象。他拉着一个小孩,应该是他的女儿吧。同为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他始终留在这里,过着安逸美满的生活,却没能走出小城这个圈,又想到自己平时身处的那个灯火斑斓的南方城市,心中生出一丝庆幸。年轻时能多看看外面的世界,不用太早过上一眼望穿几十年的生活,这大概是自己现在唯一的骄傲吧。

家乡有一座城,南方也有一座城,因为它我离开了生养我的地方,可是多年后才发现,另一座城的城墙是那么的厚,至今还没能走穿。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