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冬至和吃饺子(2010年活动宣传册版)
第六期汉语角宣传册
文 / 常彬
中华民族是一个很讲究“吃”的民族,世界上似乎还没有哪个民族能达到这一点。中国历来强调“民以食为天”,因此将“人”称作“人口”,户籍也叫“户口”。中国历来重视“吃”,例如各个不同的节日、节气、各个阶段的人生礼仪、各种信仰仪式,都有相应的饮食民俗。甚至在汉语里,也不乏用和“吃”有关的语言来表达思想感情或指代客观事物,例如中国古代诗词中就有岳飞的“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佳句。当今社会也有诸如“尝”甜头、“吃”苦头、对“胃口”等语言,最常见的语言,是中国人见面就是互道“吃了没?”。而且,就连人也分为“生人”和“熟人”。现在,又到了冬天,且临近春节。冬天吃饺子、春节吃饺子,是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
本期汉语角,就向各位外国朋友们展示中国的饮食习俗,以饺子作为活动主题。
饺子:
饺子最初是民间模仿东汉时期张仲景发明的药物饺耳的形状做成的食品,因此饺子的原型是药物娇耳。经过多年的传承,现在已经成为深受中国人民喜爱的传统特色食品,又称水饺,是中国北方为主的主食和著名地方小吃。
制作过程:
饺子多以冷水和面粉为剂,将面和水和在一起,揉成大的粗面团,盖上拯干的湿纱布或毛巾,放置(饧)一小时左右,刀切或手摘成若干个小面团,先后揉搓成直径约3公分左右的圆长条,刀切或手摘成一个个小面剂子,将这些小面剂子用小擀面杖擀成中间略厚周边较薄的饺子皮,包裹馅心,捏成月牙形或角形,下锅煮至饺子浮上水面即可。
民俗象征:
中国有许多文化事项的象征意义都是因为谐音产生的,饺子也不例外,不同的饺子馅,因为谐音产生各种象征意义:
芹菜馅—即勤财之意 故为 勤财饺
/ 韭菜馅—即久财之意故为 久财饺
/ 白菜馅—即百财之意 故为百财饺
/ 香菇馅—即鼓财之意故为 鼓财饺
/ 酸菜馅—即算财之意 故为算财饺
/ 肉菜馅—即有财之意故为 有财饺
/ 鱼肉馅—既余财之意 故为余财饺
/ 牛肉馅—即牛财之意故为 牛财饺
/ 羊肉馅—即洋财之意 故为洋财饺
/ 大枣馅—即招财之意故为 招财饺
/ 野菜馅—即野财之意 故为野财饺
/ 菜 馅—即财到之意故为 财到饺
/ 甜 馅—即添财之意 故为添财饺
民间传说:
我国二十四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东至、小寒、大寒,都有相应的饮食民俗,比如立春时节食春盘(含生吃青菜、果品、春卷、春饼、糖果等)、芒种时节煮梅子、秋分时节做桂花、小雪时节跳糍粑,等等。我国大部分汉族地区都有“冬至吃饺子,冬天不冻耳朵;冬至不吃饺子,冬天耳朵会被冻掉下来”的说法。冬至是中国古代历法的一个节气,冬至以后就进入一年中最冷的时期,特别是在我国北方地区。没有人希望自己的耳朵被冻坏,因此冬至吃饺子,最初就表达一种祈愿。当然,这个习俗是有一个民间传说作为依托:
东汉时期,河南南阳名医张仲景告老还乡,那时正值冬天,张仲景看见很多人的耳朵都冻坏了。于是,他便在冬至这天,来到南阳东关的一片空地上,搭起棚子盘起大锅,专门舍药给穷人治疗冻坏的耳朵。药名叫“祛寒娇耳汤”。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温热的药材放在锅里熬,熬好了,就把羊肉和药材捞上来切碎,再用面皮裹住它们,由于是为了治疗冻坏的耳朵,因此就把它们做成耳朵的形状,称作“娇耳”,人们吃完,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张仲景一直为大家舍药,从冬至到大年三十,人们的耳朵都让他治好了。后来,每到冬至这天,人们就想起张仲景给大家熬药的情景,便仿照“娇耳”的样子做一种食品,为了和“娇耳”区别开来,有的人便称它们为“饺耳”,进而发展新的称呼“饺子”。于是,后来就产生了“吃饺子不冻耳朵”的说法,每到冬至,大家就忙着包饺子吃。
节日食俗:
中国各个不同的节日和节气,如中华民族特有的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以及并且蕴含着独特的民俗意义:如元宵节吃汤圆、清明节吃寒食、端午节吃象征着多子多孙的粽子、中秋节吃月饼、重阳节饮菊花酒,等等。过春节,也有吃饺子的习俗,春节吃饺子,取除夕“更岁交子”之意。在当代,人们还经常在除夕夜里的饺子或者包子里面包上红枣和硬币,分别象征着鸿运当头和财源广进。
以上对饺子的相关民俗做了简单的介绍,各位留学生朋友们感觉如何?心动不如赶快行动,快快加入我们第六期汉语角包饺子的活动中来,学会做饺子,并将饺子带到你们的国家去,也欢迎你们多多向我们介绍你们民族的饮食民俗。
2010年冬至于武昌桂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