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微梦一起读《红楼梦》中国经典古诗词

《红楼梦》中关键的3次中秋节,一次喜、一次悲,还有一次……

2020-10-01  本文已影响0人  红楼微梦

又是一年中秋节,杜甫说“月是故乡明”。

今天,你是在故乡,还是在他乡?

农历八月十五,恰逢秋季中间,故谓之“中秋”。是日月亮满圆,象征团圆,又称为“团圆节”。自古就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玩花灯等习俗。

《红楼梦》开篇即云:

今夜中秋,俗谓“团圆之节”,想尊兄旅寄僧房,不无寂寥之感,故特具小酌,邀兄到敝斋一饮,不知可纳芹意否?

早在魏晋时期,就有《秋有月》诗云:“仰头望明月,寄情千里光。”不过,中秋节成为固定的节日,始于唐朝初年。有唐一代,中秋赏月、玩月为一时风尚,自宋至清,赏月活动盛行不衰。

《红楼梦》中有许多关于“中秋节”的故事情节,最重要的有两次:一次在第一回,一次在第七十五回和第七十六回。

第一次写甄士隐中秋家宴,邀贾雨村对饮,文中写道:

须臾茶毕,早已设下杯盘,那美酒佳肴自不必说。二人归坐,先是款斟漫饮,次渐谈至兴浓,不觉飞觥限斝起来。

当时街坊上家家箫管,户户弦歌,当头一轮明月,飞彩凝辉,二人愈添豪兴,酒到杯干。雨村此时已有七八分酒意,狂兴不禁,乃对月寓怀,口号一绝云:

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借中秋节交待贾雨村生平抱负,也为甄士隐封白银、送冬衣做引,继而贾雨村进京大比、春闱一战,才有后来的许多故事。

第二次写贾府中秋赏月,林黛玉和史湘云品笛联诗,文中写道:

只见天上一轮皓月,池中一个月影,上下争辉,如置身于晶宫鲛室之内。微风一过,粼粼然池面皱碧叠纹,真令人神清气爽。……正说间,只听笛韵悠扬起来。

黛玉道:“我先起一句现成的俗语罢。”因念道:三五中秋夕,

湘云想了一想,道:清游拟上元。撒天箕斗灿,

黛玉笑道:匝地管弦繁。几处狂飞盏?

……

此二回浓墨重彩的描述了中秋节的各种习俗,从准备瓜果、月饼,到开祠拜月,再到赏月听琴、设宴传酒以及最后湘黛联诗。通过中秋节这一关键节点,渲染了节日的氛围、贾府的环境,推动了故事的发展,人物的塑造。

脂砚斋曾在批语中云:“用中秋诗起,用中秋诗收,又用起诗社于秋日。所叹者三春也,却用三秋作关键。”

可见,“中秋节”是《红楼梦》中的一大关隘,只可惜“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关键的“三秋”,只有两处可以寻觅,另一处成了永远的未解之谜。

不过,《红楼梦》中除了实写的“中秋”,还有虚写的“中秋”——一个比喻。

没错,正是第三回林妹妹眼中的宝哥哥: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

在“中秋之月”侧,有眉批云:此非套“满月”,盖人生有面扁而青白色者,则皆可谓之秋月也。用“满月”者不知此意。

主要形容贾宝玉面色白嫩、圆润饱满,神采飞扬、气度不凡。

苏轼《水调歌头》词云:“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不管你是在故乡,还是在他乡,此心安处是吾乡。

值此美景良辰,赋诗一首以助兴,曰: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得磨。

不知天上寒宫阙,今夕是几何?

何妨举杯邀月饮,对桂影婆娑。

把酒问嫦娥,缘何不使团圆多!

✪ 文 / 红楼微梦 | 加关注,不迷路!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