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西城医院于保法教授的乡村治癌之路

2017-04-17  本文已影响0人  quchen123

他曾在美国做过博士后研究,却选择了一个小县城开展肿瘤治疗;他倡导的"医疗扶贫万里长征",行程2万多公里,在老少边穷地区接诊5万多人次

他提出的肿瘤治疗新理念,吸引了美国人的关注

1996年,美国著名的Salk医学研究所,于保法面临着人生的一次重要选择--回国还是留在这里。

几年前,于保法在协和医科大学取得硕士学位后,就已经在肿瘤研究领域小有名气了,一些研究成果上了美国的肿瘤时报。1990年2月,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院邀请他去做博士后研究,主攻抗癌药物及癌症治疗。

在第89届世界癌症年会上,于保法创造性地提出了肿瘤治疗的全新理念--应用肿瘤自身作为肿瘤药物载体的"高科技缓释库疗法"。这个崭新的疗法就是在B超、模拟机或者CT等影像设备的准确引导下经过与皮肤的直接穿刺,将特制的缓释剂与特制的中西医药结合研制的药物互相配伍直接注入肿瘤组织内部,是利用药物载体技术与数种药物巧妙地藕连,形成整合药力杀死肿瘤组织内的癌细胞。并且将高浓度的药物库存其中,然后,药物缓慢地向肿瘤周围释放,杀死残存的癌细胞。实验证明,该疗法可提高药物效力27倍,而且由于注射的药物迅速凝固,不会参与血液循环,几乎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

这一理论在美国医学界、媒体和社会上产生了反响。一个月内,许多美国媒体都在重要位置对"缓释库疗法"作了报道,最权威的美国肿瘤杂志也向于保法发出了邀稿函,希望他就这个问题"专治力作"。不久,又有好几家实力雄厚的研究机构和医院希望于保法加盟,并主动为他办理了绿卡。

此时,很多人都认为于保法会留在美国,依托这里得天独厚的条件完成自己更深一步的研究。可于保法却没有被金钱、名誉、地位诱惑,他选择了一种艰辛的方式:回国建自己的肿瘤医院。

在没有投资计划书、项目可行性报告的情况下,他做了一次典型的感情投资

于保法回来了。

昔日的同学、好友都猜测着,于保法肯定会选择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去开创一番事业。因为凭他的实力,用两三年时间拼杀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并不是件困难的事情。同时,也有一些大医院愿意出高薪聘请他。

于保法却不为所动。他对同学、朋友们说:"我不想去北京或上海发展,更没有应聘进某家医院的打算。我想回我的老家,山东东平县的农村建一座肿瘤医院。"

大家都以为于保法开玩笑。但看他的表情,又不像开玩笑的样子,一个要好的同学就问他,"保法,你不是发烧说胡话?回农村?那儿那么穷,你不死定了!"

于保法没有动摇。东平县地处著名的水泊梁山,癌症死亡率相当高,平均每年约有1200人死于癌症,却没有一家专治肿瘤病的医院。

于保法回了老家东平,出人意外地选在县城城郊的一片庄稼地里建一所肿瘤医院。随即,直线加速器、X光刀、彩色超声机、模拟定位机等先进医疗设备从大洋彼岸运抵偏僻的东平县城。

这几乎是一次典型的感情性投资行为,没有投资计划书,没有项目可行性报告,而且当时的医疗改革政策也不配套,有的只是一片热情。连不少父老乡亲都对于保法的举动感到不解和困惑。有位农民曾给他写信说,"你是世界上最傻的人,从来没听说过一个海外回来的人,到一个穷山僻壤创业,而且还是在东平这片庄稼地里创业。"

其实,于保法选择东平并非心血来潮。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于保法的父亲被打成"反革命",一家人从济南下放到东平夏谢四村。这一年,他8岁。没多久,父亲就去世了。而更让于保法难以承受和刻骨铭心的是,他用尽了自己所有的知识和办法,没能挽留住身患癌症的慈母。

安葬了母亲,于保法对癌症的研究已经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了,他经常在自己身上打针做实验。协和肿瘤医院的同事觉得他可能是因母亲的病逝受到刺激,钻牛角尖了,劝他别那么疯狂,调整一下状态再做研究,他说:"我的母亲被癌症夺去了生命,身为一个肿瘤研究者,你说我会是什么感受?我们为什么总被癌症屠杀,却对它一点办法都没有?因为,我们做的还太少。"

1998年,于保法自筹资金3000多万元建起了一座拥有现代化设施的国内首家留学生开办的肿瘤专科医院--泰美宝法肿瘤医院。短短几年的时间,先后为数千余名国内外肿瘤患者进行缓释库治疗,创造了许多生命的奇迹。为了满足更多肿瘤病人的治疗需求,2003年他又在威海和济南创办了肿瘤医院。

在他的积极倡导与协调推动下,开始了医疗扶贫万里长征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济南市政协常委,于保法的压力大,服务社会的舞台也很大。多年来,他积极参政议政,热心公益事业,逐渐延伸、深化着对农民的关爱。

从1998年11月到2003年6月,于保法自费组织医务人员下乡送医送药,普查疾病,对东平县的18个乡镇进行了下乡义诊及肿瘤普查活动,共出动医护人员1200余人次,捐赠药品5万余元,发放科普材料10万余份,义诊1万余人次,普查人口达140.8万人次,并形成书面总结材料上报东平县有关部门,为进一步搞好医疗下乡活动提供了建设性意见,得到中共东平县委、县政府及广大农民群众的一致赞誉。

在东平普查的成功,让于保法眼前一亮:以普查和送医送药的方式,结合社会各界的力量,为老区人民送医送药,将"长征"和送医送药活动结合起来,吸引更多的人来关注这次活动,更好地为老区人民服务。经过反复思考,"医疗扶贫万里长征"的想法在他的脑海里逐渐形成。

在于保法的积极倡导与协调推动下,"中国青年志愿者医疗扶贫万里长征"活动得到了许多全国人大代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这项由团中央、卫生部、中央电视台主办,由山东保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具体承办的大型公益活动,从2003年10月16日到2005年1月13日,历时近3个月,从江西于都正式启程,沿着当年主力红军走过的路线,跋涉10个省(区、市),行程2万多公里,在老少边穷农村接诊5万多人次,进行B超、化验、心电图等各类检查2836人次,向群众直接免费发放药品和健康宣传资料价值近50万元,向沿途卫生院捐赠药品和医疗器械价值超过100万元,培训基层医务人员4000多人次,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

"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住一次院,一年活白干",经历了"长征"的于保法,强烈感受到老少边穷地区卫生资源的缺乏、城乡间和东西部之间的悬殊。"原以为办一个医院,用一种新的方法就能解救百姓疾苦。后来发现这个想法太简单了。这一切都让我很难受,我一个人的力量太单薄,"于保法说。他几次在人代会和政协会上大声疾呼,建议推广农民重大疾病保险,建立国家扶助的农民商业性医疗保险:由政府推动、商业保险公司专业化运作、卫生部门监管、农民参与的"农村住院医疗保险制度"。

于保法小档案:

致公党党员,十届全国人大代表,"首届华人华侨杰出创业奖"和"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贡献奖"获得者。毕业于协和医科大学,后赴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院做博士后研究。(王言快、车业兵)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