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CL五维教...成长励志教练技术

【教练故事】知行合一是漫长的修炼果城

2019-02-18  本文已影响16人  FrankCoach

让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

宋代大学士苏东坡,才华横溢,自视颇高,通晓释、道、儒三家文化,逢人生诸多变故,均能以释道儒的虚无主义来化解。

​一天,他自己的内在修为已经足够,吟诗一首: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写完诗后很满意,苏东坡叫书童把诗送给长江对岸的好友,佛印禅师。禅师看了诗,提笔批了两个字,就叫书童带回去。

苏东坡以为,禅师一定会赞赏自己修行参禅的境界,急忙打开禅师的批示,一看,只见上面只有两个字:放屁。

苏东坡不禁无明火,升起三千丈,勃然大怒起来,连喊:岂有此理。

于是,急忙乘船过江,找禅师理论,他气呼呼的问禅师:我一直拿你当好朋友,我的修行你不赞赏也就罢了,怎可骂人呢?

禅师若无其事的问道:我骂你什么呀?

苏东坡把诗上批的“放屁”两字拿给禅师看。

禅师哈哈大笑:哦!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啊!

苏东坡听后,顿时醒悟,惭愧不已。

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笔者有三点感悟。

第一,我们常常看不清自己。

通常,我们评价自己会比评价他人稍高一些。因此,一旦我们自我感觉良好,会更加容易让自己处于“积极”的状态,会认为一切都会按照头脑中设想的去运作。

好似“井底之蛙”,在没有任何“参照物”的情况下,我们尤其如此。

第二,外界的对比,第一时间往往是排斥的。

即使有了“参照物”,通常第一时间,我们也会持有排斥的心态。

因为,我们是拿着自己的“标准”,去外界证明:我是对的

只有当我们敞开自己胸怀,放下“对错”的观念,抱有“发展”的思想,那么此时,我们会开始尝试发现外界的优势、优点。

再甚者,我们会开始结合自己的特色,发展出属于自己独到的见解。

读者朋友,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呢?

第三,知行合一,很难,但是做到了,才能快速成长。

举个例子,有些自认为负责任的员工,努力工作,认为自己一直在对公司、对老板负责,但是工作却一直不见起色,甚至被老板批评。

但是,当你问他“老板的需求是什么”时?员工却回答不上来。

也就是说,员工一直在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自认为努力工作就是对公司、老板负责。殊不知,自己根本没有清楚老板到底有什么需求,这种情况下,何谈“负责”二字呢?


读者朋友,你的行为方式,是否也和你的思想观念一致呢?

你的思维观念、理念是什么?(比如负责、合作、目标、耐心等)

结合当下所作所为,你如何给自己观念、理念的满意程度打分?(1分:最不满意;10分:最满意)

看到这些打分,你有什么感受?

假如给你一个月时间,你期望一个月后这些观念、理念,分别提升到几分?

为了能够提升到这些分数,你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准备做些什么呢?

什么行为会保持下去?什么行为会停止掉?还需要做哪些行为呢?

读者朋友,不妨思考一下,当自己知行合一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

路还很长,让我们一起努力的践行吧。

如果在认识自己理念和行为的过程中,你有任何想法,欢迎与笔者交流。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