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守护的是“眼前的孩子”
2024-02-01 本文已影响0人
吴敏华
哲人:面对孩子们的问题行为,父母或教育者应该做什么呢?阿德勒说“要放弃法官的立场”。你并未被赋予裁判的特权,维护法律和秩序不是你的工作。
青年:那么,应该做什么呢?
哲人:你现在应该守护的既不是法律也不是秩序,而是“眼前的孩子”,出现了问题行为的孩子。教育者就是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就是“再教育”。刚开始我就说过吧?心理咨询师端着枪也太奇怪了。
这是岸见一郎在《幸福的勇气》一书中的哲人与青年的对话,但是很多时候,我们父母或者教育者喜欢扮演法官的角色,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对与错的评判,甚至从行为中延伸到人的评判。
实际上,这样的父母或教育者是没有儿童立场,或者如岸见一郎所说——守护“眼前的孩子”,出现了问题行为的孩子。
如果孩子出现问题行为了,我们不急于去做“法官”,不急于守卫所谓的秩序,而是守护“眼前的孩子”,去洞察问题本身背后的动力,那么我们就可以能够理解孩子,理解孩子的问题行为了,才能找到问题的根本,从而帮助到孩子。
为什么我们面对孩子出现问题行为的时候,我们直面的是问题行为呢?我想,或许真的是因为我们的恐惧,我们直面孩子,看到的是那个藏在内心深处的充满恐惧的自己,平等地面对孩子,就会有挫败感、无力感、自卑……而直面问题行为呢?我们可以肆无忌惮地发出指责,对孩子进行批评,因为我们有足够的力量控制这一切。